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过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吗?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来袭。
但人群真实感染率如何?无人知晓。
5月22日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预测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约4000万/周,6月底波峰约6500万/周。不过他也提醒,这是基于模型的计算预测,“可能不准”。
中国疾控中心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更新新冠疫情数据,而模型预测又过于专业、遥远。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能通过“身边统计学”,去推测自己所在城市的当下感染情况。
令人不安的消息陆续传来。国际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首度确诊,国内呼吸科病房再次满员;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陆续晒出“二道杠”,表示自己终于“赶上”;二次感染的人则大多失去晒图的兴趣,只能通过空着的工位来判断其当下的状态。
近半个月来,人群的讨论、搜索引擎上“新冠疫情搜索指数”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来。
只是,社会齿轮并未停转。行业会议高朋满座,同行们抓紧一切机会沟通、交流;演唱会、足球赛如期举行,座无虚席,三年的压抑,使得娱乐成为刚需;高校、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员依然坚持上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无论新冠有没有变成类似“流感”的疾病,它都似乎已经被社会“流感化”了。
无论轻视还是重视:当人们不再掌握第二波感染数据时,是否意味着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来,新冠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和人类相生相伴?“重复感染”会有几次,何时是个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