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做好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谋划部署 宣传引导 政策支持
围场做好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全县37个乡镇共排查农村闲置危房2806处,均采取了整治措施,整治率达100%,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拆除2680处,占已排查闲置危房总量95.51%;农户自行维修、翻建27处;封堵、围挡、警示标识99处
本报讯(张红丽)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满足群众提高住房质量需求。
围场高度重视农村闲置危房整治工作,提前谋划部署。在充分掌握全县农村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该县住建部门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和消除闲置危房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了《围场县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农村闲置危房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巩固前期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果,开展“回头看”,结合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坚持“应拆尽拆、彻底整治、及时消患”,在全县集中开展农村闲置危房整治攻坚行动,克服财力紧张等困难,县级自筹资金,按800元每户(处)补助拆除费用,落实乡镇、村主体责任,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加强动员宣传,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该县组建拆除工作专班,强化拆除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成立拆除小组,加大协调力度,摸清闲置危房底数,建立台账,采取有效措施,逐一整治,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县内37个乡镇共排查农村闲置危房2806处,均采取了整治措施,整治率达100%,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拆除2680处,占已排查闲置危房总量95.51%;农户自行维修、翻建27处;封堵、围挡、警示标识99处。
在充分掌握县内农村住房现状的基础上,县领导带队到一线调研,提出“既要突出满蒙建筑乡土风情和特色,又要体现时代气息,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农村住房建设试点”的总体要求。该县第一时间与本地装配式住房研发建筑企业对接,与省、市装配式建筑技术专家积极沟通联动,在建筑产品研发、建设技术升级、降低建设成本惠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协调,依据《河北省装配式农房试点方案》,制定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村装配式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开展试点工作,鼓励农村居民自主投资建装配式农村住房10户,到2023年底完成100户。总结试点经验,提高农民居民认可度,逐步推广装配式住房”的总体工作目标。统筹县级资金,对纳入建设试点的新建农户给予每户5万元资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农户,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充分发挥政府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等企业在试点建设中的内生动力。各乡镇、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技术、建筑节能效果,带领乡村工匠到企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掌握新技术,增强宣传推广效果,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确保建设一批符合满蒙风貌、设计统一的装配式农村住房,由主动宣传转变为农户口碑相传,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居住品质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