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为何盯上少年儿童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新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建议血脂检测列入中小学常规体检
“老年病”为何盯上少年儿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娅莉
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在很多人眼中,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为何这一“老年病”悄悄找上了少年儿童?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孩子血脂异常?发现血脂异常后应该如何科学防治?
“儿童期各种慢性病不仅影响发育,还将增加成年后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如果儿童期血脂偏高,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功能遭到损坏的概率将极大增加。”在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学校卫生与慢病科主管医师陈慧看来,各类疾病特别是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会表现出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等行为。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这些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为何少儿群体会患上这些“老年病”?陈慧说,儿童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良饮食习惯是主因,例如经常吃甜食、油炸食品,却很少吃新鲜果蔬;同时,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学校,都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健康饮食。家长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责任人,应在孩子学龄期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关注孩子的体重变化。控制零食的摄入,合理摄入主食,例如进食全谷物食品对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就很有益处。
陈慧呼吁,家长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饮食,首先要严格控制一日三餐,多采用蒸、煮、凉拌和快炒的烹调方式,不用煎和油炸,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号餐具,吃饭时细嚼慢咽,减慢吃饭速度,每餐吃七八分饱,对于主食,每天至少有一餐以全谷物为主食,如午餐或晚餐为粗杂粮;其次每天都要吃深绿色的叶菜,中餐、晚餐分别至少应有两种蔬菜。 还有一点家长要注意,超重肥胖的孩子一定要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孩子中午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吃过多的食物。
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陈慧建议,家长要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1岁至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