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强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淮安日报
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
育强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通讯员 李大军
本报讯 近年来,洪泽区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确保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休闲农业,走文化繁荣之路。以牡丹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园带动景点,以景点拉动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农业促旅游发展”理念,建成拥有9大色系126个品种、占地200亩的牡丹特色农业产业园,形成集赏牡丹、画牡丹、歌牡丹及民俗表演等为一体的乡村经济产业链。每年花期,游客达上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为村集体年增收近20万元,综合收入超500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经营闲置土地,走以地生财之路。2022年,街西居委会以“改善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完成问题整改239个,涉及土地823.67亩,完成率100%,实现村集体增收27万元。
盘活民族资产,走市场化运营之路。街西居委会是我市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也是洪泽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2021年,街西居委会向省民委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民族馆、红石榴花卉创意园;2022年,向省民委争取资金400万元,建设特色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民族特色餐饮馆,竣工后交付洪泽区福顺旅游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每年支付租金24万元。
有偿就业服务,走服务创收之路。注册成立街西劳务公司,对本村闲置劳动力进行排查登记造册,为久顺建材公司和绿化苗木基地输出劳动力800多人次。注册洪泽区西顺河镇街西物业公司,承担3平方公里的保洁任务。
组建合作组织,走引领示范之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组建一批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注册“沙家清真牛肉”,有效提高牛肉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回民致富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