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奏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五部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伍兆廷 陈华宇
今年以来,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科学筹划,精心部署,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支部带动,谱好振兴“动员曲”
林泉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党支部+产业帮扶+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支持鼓励各村成立了屏峰村秦山黄姜种植、大溪畈村洞霄农作物等合作社,由党支部负责财政兜底,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农户负责统一种植,通过统一经营,抱团发展,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走出共同发展致富道路。
脱贫帮扶,吹好振兴“前奏曲”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林泉乡采取教育帮扶、健康保障、产业项目、就业帮扶等方式,切实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全乡141名困难学生春季教育补助资金已发放到位,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五保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52万元,低保五保金发放57.584万元,全乡脱贫劳动力366人,已就业301人,就业率达82.24%,占2022年度外出务工人数比例的102.73%。
文旅建树,唱好振兴“进行曲”
林泉乡党委聚焦“党建+”模式抓谋划,聚焦“党建+乡村旅游”擦亮林泉文旅品牌,着力打造具有带动效果、宣传效果的党建示范发展新格局。利用“千年古杏”资源,采取“政企联建”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山深有杏”文旅品牌,由乡政府负责新农村建设投资,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江西山深有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投资核心景区和民宿点,打造成集古银杏观赏、古韵乡村民宿、户外娱乐、水稻种植收割体验、旅游节庆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田园综合体。
生态保护,奏好振兴“交响曲”
林泉乡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采取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实行生态环保工作分管责任制、推进土壤污染源管控与安全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农业企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大幅下降,环境效益明显,推动全乡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产业兴旺,弹好振兴“高潮曲”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林泉乡各村坚持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大溪畈村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今年上半年菌棒订单可达到12万棒,村级集体性经营收入预计可突破150万元;林泉村2023年计划种植棉花200余亩,目前已全部完成播种;清塘村坚持发展壮大红薯粉和大米加工产业;屏峰村发展菌棒制作、生姜种植和加工两个产业项目,到目前为止,共计制作菌菇3万棒,销售食用菌增收3万余元,种植生姜20亩,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2023年,林泉乡将坚持聚力党建责任落实“常态化”,聚力品牌示范打造“特色化”,聚力分类管理“精准化”,走好党建“五部曲”。以“党建+”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农村发展,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绿色生态秀美林泉不懈努力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