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你知道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吗?发生率逐年攀升,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2021-05-20 22:15 来源: 小杨笑对坎坷

导语:当今社会,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分析原因包括:环境的恶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及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史等。而成年机体的造血以粒系造血为主,因此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普遍的类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近些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为成人急性白血病群体的核心人群,对于该类患者的诊疗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概述

一方面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干细胞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中的机率增加,导致干细胞DNA畸变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的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增殖能力差,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化疗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不佳。

由于老年群体造血细胞的独特性,导致早期阶段干祖细胞功能障碍,造血储备功能受损,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显著延长,化疗相关的感染风险增高。由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独特的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决定了其治疗后疗效不佳,缓解率偏低,无病生存期短。

2、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群体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其起病多非急性,属亚急性过程,相当部分患者初发表现仅为乏力、纳差等,症状多非特异性;随着病程进一步迁延,才表现出典型的三系减少表现,如贫血、出血、感染及肿瘤细胞浸润等特征性症状。正是由于这种缓慢起病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导致老年群体疾病初期的误诊率和漏诊率高于年轻群体。

老年群体一般状况差。患者常伴有慢性心、肝、肺、肾等器官的基础疾病,且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全身化疗药物兼具药理性及毒理性,导致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强化疗耐受不佳,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结局不佳。由于老年患者骨髓造血能力减退,机体抵御内外界伤害的能力下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延长。

1、预后的遗传学因素

目前,细胞遗传学被认为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群体众多影响因素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具有独立指导治疗的地位,这一观点被现下几乎全部的研究认可。仅细胞遗传学为独立指导治疗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细胞遗传学,可以分为预后良好核型、预后中等核型和预后不良核型。根据染色体核型进行危险度分组。

其中,预后良好组治疗完全缓解率为71.8%,预后中等组为59.9%,预后不良组完全缓解率仅为32.2%,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改变预示患者的治疗反应性佳,表明核型对于老年群体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在成人中,正常核型被归于预后中等组,而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该类型同样提示中等预后,中位生存期为个月,完全缓解率为83%。

2、预后的非遗传学因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