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德艺双馨,医界楷模

2021-06-30 10:43 来源: 搜狐健康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党支部 宋之乙

编辑 | 吴施楠

辛育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尤其在胸外科方面,他有很深的造诣。在他从医的近七十年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无休止的探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我国的胸外科事业。

战争岁月,刻骨铭心

1938年,年仅17岁的辛育龄同志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了冀中卫生部的卫生员,并有幸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共同工作过,战斗过。在著名的“齐会之战”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白求恩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前有炮火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伤员的生命,这都让年轻的辛育龄如似真切地体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他以后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白求恩的启蒙和教诲,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多年来他以白求恩为榜样,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

从医数载,屡创佳绩

辛育龄同志是我国派往前苏联医学科学院培养的胸外科博士,他不仅是中国用针刺麻醉施行肺切除手术的先驱,同时也是电化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发明者。他先后完成了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三十多项,发表了医学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册,获得国家级科技奖8次,北京市科技奖5次,同时还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医生”等光荣称号。

五、六十年代,面对大量严重的肺结核病人,辛育龄教授带领胸外科医务人员,开展了治疗肺结核及脓胸的各种胸外科手术:肺切除胸改、胸膜剥脱术、胸膜外填充手术,对重症低肺功能结核病患者,开展了肺动脉结扎治疗大咯血,支气管结扎治疗损毁肺及胸膜全肺切除术,双侧开胸、肺切除加同期胸改等手术。针对肺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他反复研究肺切除对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经过多次动物实验和残端愈合的病理观察,指出了粘膜外缝合在肺结核外科应用的方法,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降低了支气管瘘的发生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