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湿未消,秋乏秋燥又到!做3样、吃3样除烦恼!
这时,一定要注意养护自己和家人,及时调整身体抵御秋老虎。
郑郑咨询了碗家的营养师,也建议大家在处暑过后,可以:
做好这3样,吃好这3样,喝好这3样,秋季少生病,让您和家人都安心。
01
暑气尽,凉意生
做好3件事防感冒
1
适应温差,适当增减衣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开始变大,尤其是北方地区。
这时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天气温度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南方地区“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副热带高压南撤,高温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北方地区更接近“一场秋雨一场寒”,更需要注意气温的变化,以防感冒。
不过这时候也不适合一下子就穿上厚厚的衣服,
更好的建议是:适当挨冻,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古话也常说:春捂秋冻,这时不妨一试。
不过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小孩、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对天气换季的冷热变化不适应,正气不足时,也易被外邪入侵体内,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感冒、肠胃炎等疾病。
因此,“秋冻”一定要有度,老人小孩需做好保暖。
2
秋乏难抵,宜早睡早起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处暑气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这时很容易出现“秋乏”,莫名的疲惫感,做事提不起劲。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在处暑时节,这2点可以试试:
1)早睡早起,适当午休,保持充分的睡眠和精力;
2)多吃蔬菜水果,午觉睡醒后可来杯热茶,提神醒脑,缓解秋乏。
3
秋燥当时,宜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
秋后燥令当时,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可夏天的热尚未退去,形成了燥与热的环境,而这种燥热统称为秋燥。
尤其在暴热的正午,此时的燥热最为耗损津液,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活动。
而秋燥易伤肺与津液,秋风一吹,更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喉咙干(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粘痰,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也易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处暑时节,以清淡食物为主,少吃油炸等易上火食物,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
如:梨、山药、桃子、猕猴桃、莲藕、银耳、甘蔗等。
另外,漫长的三伏天对脾胃的影响还没恢复,秋膘需慢补,一味大补,反而会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