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校园闽南风丨特色美育课程 乡村学校的高甲戏课堂

2021-12-17 15:1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学校兴趣班学生表演。学校供图

高甲戏教师教学生基本功。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东南网12月17日讯(本网记者 施远圻)作为“五育”之一的美育,一直是乡村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位于泉州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的岑兜小学是一所仅有150名学生的乡村学校,可就是这么一所普通的学校在今年12月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称号。

原来早在2015年,学校将独具闽南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引入课堂,打造特色美育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实现闽南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的活态传承。

从娃娃抓起 校园传承高甲戏

岑兜村是高甲戏的发源地,曾被称为“戏窝子”,有“十家九戏”之说。“在我们学校,学生们从小便知道高甲戏,有的是因为家中长辈喜欢看戏,有的则是家族成员从事与高甲戏相关的工作。”学校校长王玮玮介绍道,结合教学需要,学校便“就地取材”,将高甲戏引进课堂。

就读该校五年级洪炅炜同学的外公、外婆、妈妈都曾从事与高甲戏相关的工作,可以说是在剧团里长大的,从小便懂得看戏。每周一节课的高甲戏曲课,让他倍感亲切,不仅学习熟悉的高甲戏表演动作,也系统了解此前未接触过的高甲戏文化知识。

在洪炅炜三年级的时候,他选择加入学校的高甲戏兴趣班,利用每周二至周四下午一个小时、每周六一天的时间学习高甲戏曲表演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虽然很累,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动作也越来越标准。”洪炅炜告诉记者,回到家后,他还会与妈妈“切磋”技艺。

“高甲戏进校园,从娃娃抓起,更有利于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甲戏专职演员林国春评价道。作为学校聘请的高甲戏专职教师,林国春已在该校任教6年,系统教授学生高甲戏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已有不少学生因基本功扎实被安溪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招收,走上专业表演之路,有的还成为剧团里的主角。1 2

来源:东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