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快收好!这份秋季饮食安全攻略教你安全“干饭”

2022-09-13 13:0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和饮料等,冷荤凉菜常常是它的藏身之处。

老人和儿童最易被它感染,且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多表现为持续性腹泻或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等。

预防细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程景民提醒消费者

注意以下三点

① 家中烹饪用具和餐具应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② 将食物烧熟煮透后食用,并尽量吃当餐加工的食品,对于打包的饭菜或冷藏过夜的剩菜剩饭,在感观确认未变质的前提下,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使用冰箱冷藏食物时要避免生食和熟食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③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安全卫生、信誉度高的餐馆,并注意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实施“明厨亮灶”,用餐前注意辨别食物是否存在腐败变质等异常情况。人多用餐时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以预防疾病传染。

做饭要煮透

慎食死海鲜

白露过后,螃蟹、鱼、虾等河鲜肉海味肉肥味美,水产品大量上市。不过,鲜活水产品较易因天气原因容易缺氧死亡,特别是螃蟹等水产品死亡后极易变质。而副溶血性弧菌则是让变质螃蟹食用风险系数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副溶血性弧菌

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特别是牡蛎、毛蚶、蛏子等滤食性贝壳类,更容易在体内富集这种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特性,它的生长环境需要有一定浓度的盐分,盐浓度太低或太高的情况下都不能生长,在自来水、河水、湖水中一两天内就会死亡。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病因食品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