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坏胆固醇”超标,可能会出现这2种异常,建议学习下
提起胆固醇,大家往往都会面色一变。作为导致高血脂产生的“罪魁祸首”,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胆固醇能够低一些,从而保障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但是,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也意识到胆固醇分不同的种类,有“好胆固醇”以及“坏胆固醇”,好胆固醇参与细胞的形成,维持血管基本的稳定和健康;而“坏胆固醇”则有可能增加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隐患,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坏胆固醇’能降低一些。

“坏胆固醇”究竟是什么?会给血管带来哪些危害?
所谓的坏胆固醇,医学上称其为低密度脂蛋白。顾名思义,相比于普通的脂蛋白,坏胆固醇的结构密度更低,胆固醇在血管中作为运送脂肪的载体,如果结构密度低,意味着运送的效率也会变低,脂肪粒子也有可能大面积遗留在血管中。
所以,如果身体里的坏胆固醇水平过高,脂肪粒子在运送的过程中持续堆积在血管里,血栓和斑块的形成概率也会变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不仅如此,血脂升高导致肝,脾等器官增大,对身体的其他器官组织造成压迫,同样会增加一系列并发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大家都想让自己身体里的坏胆固醇低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任何养生方法都是适度为好,虽然”坏胆固醇”不受待见,但如果水平过低,也有可能给健康带来隐患。

低密度脂蛋白过低,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从而提供能量。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细胞接收到的脂肪变少,能量供应不足,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隐患;
另一方面,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可能会对肝脏代谢造成影响,增加肝功能代谢异常的隐患。所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并非是将其降的越低越好,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脂肪摄入仍然要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参考: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油脂标准应该在25g以上,30g以下。这说明脂肪同样需要适量摄入,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的均衡。
但是,“坏胆固醇”毕竟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朋友对自己实际的胆固醇水平并不了解,这个时候i就需要通过身体特征,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超标的状态。

身体“坏胆固醇”超标,可能会出现这2种异常
首先,可能经常出现头晕,胸闷的情况
当坏胆固醇超标时,意味着血管中脂肪粒子累积到一定阶段,从而给血液循环造成阻碍,脑部血管缺血,头晕,胸闷的现象,相比于普通人会更容易出现。长此以往,还有可能伴随视线模糊,情绪烦躁等症状。一旦发现自己有类似的情况,要及时关心自己的胆固醇水平。
抽筋次数变多
当身体胆固醇水平过高,无法及时存储时,部分会堆积在腿部,手臂的肌肉中,对其产生刺激,引发抽筋。
因此,如果身体坏胆固醇超标,抽筋的次数可能会变得异常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肌肉和骨骼因衰老变得脆弱,当体内胆固醇升高时,抽筋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变得更剧烈。
综上所述,身体里的各项指标,大多数都是要保持合适的范围,并不是单纯一味的越低越好。合理维持器官和组织的健康水平,从而更好的预防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