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诗经》中去挖野菜
苦苣:从野菜变成了一道家常菜
《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采苓》的这句诗,说的是一个人攀山越岭去采苦菜的情景。
苦菜口感并不好,但是可以清热去火,是很健康的野菜,春夏之初,阳气上升,人很容易上火,一道苦菜,是食物,也是健康的保障。首阳是山,诗中的人不辞辛苦爬到山上去采摘,可见在那个时代,这种野菜对生活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苦菜即我们现在吃的苦菊,也叫苦苣。
在唐朝,苦菜在民间已经正式改名成苦苣,杜甫在诗中写: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以词句仔细对比,杜甫诗中的苦苣,正是如今苦菊的样子。
对于苦苣菜的最早记录来自于宋仁宗时期的《嘉祐本草》,书中说苦菜:“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这本植物本草记是宋代医官们集体编撰的,代表着苦苣作为食物之外,它的药用价值是被承认的。
到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也专门考证了苦菜:“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从苦苣这个名字产生起,苦菜已经成为了家里大面积种植的蔬菜,杜甫写的便是自己家菜园的情景。
同一种植物,苦菜是野菜,山上挖的。苦苣却登堂入室,成为菜园的风景。
苦苣初春生苗,茎空,开黄花,和野菊花类似,属于菊科,所以后来的演变中,苦苣就成了苦菊,名字更直接了。
苦菊清爽碧绿,味道清新,清热爽口,很受欢迎。所以《诗经》中的很多蔬菜变成了今天的野菜,苦苣却从野菜变成了一道家常菜。
蕨菜:范仲淹向皇帝推荐的民间美食
《召南·虫草》“徒彼南山,言采其蕨”
蕨菜在《诗经》中已经常见,它不止出现在《虫草》中,《小雅·四月》中也出现了采摘蕨菜的场景: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