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过早”(遇见)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湖北襄阳人过早爱吃面。大街小巷,面馆处处可见。闸口路算是个吃面的好去处。这里的面品种多、味道好,有的还配有自家酿制的黄酒。闸口的面因此享誉全城,以至于“接你明早去闸口过早”成了人们加强感情联络时常说的话。
在襄阳吃面,一般来说,哪家面馆排的队长,哪家面馆的面便做得好。但我是个急性子,耐不住排队等待。那日,我晨走后来到闸口路,越过几家排队的面馆,停在了一家很是整洁的面馆前。面馆迎街开两门,不甚宽的檐廊上,坐满了以小塑料凳为“椅”、以半高独凳为“桌”的吃面者。从右门入室,两门之间的东墙摆放一张条桌,上面放着消毒柜和瓷碗、粥罐;厅南四分之一的空间,则被制作面的各种器具占据。碱面、豆芽、油品、佐料,以丰富的色泽,连同烫锅里翻滚的沸水、料锅里飘溢的香味,绘就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制面工艺图。
做面的师傅年龄五十开外,中等个头,着蓝色罩衣,戴黑色口罩,精气神十足。他手忙嘴也不闲,一边询问和回应着客人所需,一边用左手将碱面、豆芽抓放于漏勺,右手执勺于沸腾的锅中快速搅捞,提勺沥水,左手又取了白瓷碗,将烫面扣入碗内,再按客人所需舀取相应调料,置入面碗,交予食客。全部操作一气呵成,连贯流畅。从他和客人的寒暄里,我知道了他姓张。
我前面的顾客端过面后,张师傅招呼我说:“您是稀客,之前好像没见过您。来碗啥面?加绿豆芽还是黄豆芽?”
我回答:“的确是第一次来尝您的手艺。来碗豆腐面吧,加点黄豆芽。多少钱?扫码付您。”
张师傅爽声道:“好嘞!小碗豆腐面五块。苞谷糁粥免费,您自己舀;筷子在消毒柜里,您自己取。吃辣椒不?有煮鸡蛋需不需要?”
“别放辣椒,来个煮鸡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