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近视神药”低浓度阿托品究竟有用吗?

全球的“度数”,正在加深。全球近视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口,占总人口的49.8%。

我国的近视防控形势同样不容小觑。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减少高度近视尤为重要。科技与医学的进步诞生出许多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儿童青少年可以选择的近视防控手段日益丰富。被奉为“神药”的低浓度阿托品近年来的话题度一直很高,在家长群中则褒贬不一,这是怎么回事?

高浓度阿托品有效,但使用有限

阿托品用于近视控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高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近视防控中应用的报道,并且其控制效果非常好,整体延缓效果高达80%以上。

这么好的效果,为什么没能广泛用于近视控制?这主要还得从阿托品控制近视的机制说起。虽然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的防控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但目前比较认可的理论是阿托品作为(M-受体)阻断剂,可以和眼底的M受体结合,从而通过一系列的级联反应,发挥控制近视的效果。

但是,M受体在眼内不仅仅只分布在眼底,角膜、虹膜、睫状体和睫状肌等眼内组织都有M受体的身影,所以阿托品的作用并不只针对眼底本身,它的作用就像霰弹枪一样,可以和眼内各个组织结合,并且产生反应,比方与睫状肌结合后,产生调节麻痹和瞳孔散大的作用。

因此,就产生了阿托品应用过程中最明显、也较难克服的两个伴随反应:视近模糊和畏光。当然这两个伴随反应也有一定的应对措施,比如近距离用眼时可以佩戴近用的眼镜,户外畏光可以佩戴墨镜来解决。但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上课时远近距离切换用眼频率很高,孩子要频繁戴上近用眼镜很不方便。而体育课时佩戴墨镜上课,又可能会引来其他孩子的关注和嘲笑,因此高浓度阿托品虽有效,但实际使用却是有限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