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医者妙手治眼疾,锦旗无声述感恩

2023-06-02 01:19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医者妙手治眼疾,锦旗无声述感恩

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眼科主任医师王大博:患者的信赖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半岛全媒体记者段姗姗

医者妙手治眼疾,患者感谢心挂记,茫茫人世间,总有些真挚的温暖令人动容……近日,青岛市民陈为原先生拨打半岛新闻热线,讲述了一段自己治疗青光眼的曲折之路,同时感谢一位将他在失明边缘线上“救”回来的大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眼科主任医师王大博。

“我今年75岁了,单眼失明,之前一直患有糖尿病,一年多以前由于糖尿病的诱发,另外一只眼睛患上了严重的青光眼加白内障,辗转多家医院治疗都说太严重了无法手术,只能等着失明”,据陈为原称,严重的眼疾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困难的境地,无法医治的消息让自己十分失落抑郁,为了不给孩子增添负担,曾几度动了想要轻生的念头。“也是在万念俱灰之际,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位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的王大博大夫可能有办法,让我去找他。抱着又燃起的希望,我去找了王大夫,在被安排入院后的第二天即进行了手术,王大夫的手术做得特别认真仔细,因为我的状况比较严重,手术花了近一个半小时才结束。”

术后住院期间,护士2小时滴一次眼药水,交接班也明确交待,周到的照顾让陈为原发自内心的感激。出院后,随即制作了三面锦旗,一面送给王大博大夫,一面送给眼科住院部,一面送给眼科护士们。“对于一位患者来说,那种感谢是无以言表的,为了让更多青光眼患者能找到好医生治疗,希望借由媒体宣传出去,我也觉得自己为病友们做了点事,救人啊!”

记者联系到王大博大夫时,为人低调的他显得些许不好意思,只说自己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作为一名医者,看到患者摆脱病痛,我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而患者的信赖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据了解,王大博现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青光眼学组委员。1987年本科毕业后,即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工作,开始了一名眼科医生的职业生涯。经由不断地学习和深造,先后取得了青岛医学院眼科学硕士学位及青岛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从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眼科主治医师、眼科副主任医师到眼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间,王大博对青光眼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眼科尤其是青光眼的诊疗领域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0多篇,SCI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8部。主持研究的多项课题获山东省教委科学技术奖项,1999年荣获青岛市第二批青年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2000年获青岛市青年科技进步奖,并入选青岛市高级专家信息。

据王大博回忆称,20多年前,当他目睹了一名45岁的教师因青光眼在经历多次手术仍要面对失败、病情加重,且接诊医生无计可施的境况时,便下定决心选择了青光眼专业这条崎岖的行医之路,并立志要使青光眼患者光明长存。“而如今,能够献身于一份让自己心灵满足并能给病人送去光明、减轻痛苦的工作,就是我全部的快乐”。

2011年,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眼科筹备之初,王大博和自己的团队便从市南区江苏路院区来到西海岸,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市区-西海岸”两头奔波的行医之路。仅仅三四年时间,王大博带领的眼科如今已成为每日门诊量近200人次,月手术量300~400台的科室,深受患者的好评与信赖。而王大博自己接诊量最多时能达到门诊一天百位病人,手术一天30台,一年1500~2000台。

据王大博介绍,青光眼在不可逆的眼病中是第一位,人群中发病率为1%,45岁以上为2%,“青光眼分不同类型,婴幼儿、儿童、成人(急性、慢性),不同年龄段的青光眼症状不同,有时候因为临床表现不明显,常有患者以为头痛、呕吐等症状是感冒了而不会想到是眼睛问题,所以很容易造成耽误治疗,一发现就是晚期。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眼健康,多了解相关知识,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