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应激不一定是坏事
发布日期:2017-01-05
什么是应激?在心理健康方面来说,指的是生活中的那些经常发生的会让人感到紧张或不安的事。尽管有些事情不算大,但是要想解决,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那是不是说应激就是坏事呢?之小编认为,这可不一定。
应激并非总是坏事
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一点动力。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很多人可能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挑战 - 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消极应对的结果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头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紧张会给其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影响应激后果的因素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
1.认知评价不同 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2.社会支持不同 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3.个性素质差异 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怎样对付应激呢?首先,尽管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我们自己无法改变,那么就去客观的面对现实,随机应变。其次,要了解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弱点,当面对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时,就要明确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千万不能硬逞强。
(来源:心理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