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夏季养生

夏养脾胃正当时
发布日期:2015-07-03

    夏至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人体难免感到不适,非常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副主任刘朝霞博士介绍,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则更易伤及脾胃。而脾胃在我们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每天食用的所有食物都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供应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只有源源不断地给身体补充营养,我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夏至时节,养护脾胃就显得十分重要。

    刘朝霞博士介绍,中医将胃部不适大体分为如下几种证型:脾胃虚寒、胃阴亏虚、食滞胃脘、气滞血瘀、脾胃湿热、肝胃郁热、痰浊中阻、肝胃气滞、寒邪犯胃。其中脾胃虚寒是较为常见的证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稀溏”。

    日常生活中,脾胃虚寒的患者稍稍摄入寒凉或油腻的食物,就会自觉胃部不舒服,甚至腹泻。因为过冷的食物会让胃肠道的血管收缩,使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防御功能降低,而且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痉挛,从而导致腹部绞痛及腹泻的出现。

    对脾胃虚寒,中医方面则有中药、艾灸、贴敷、针灸、食疗等医治方法。下面是刘朝霞博士为读者们推荐的神阙隔姜隔盐灸、运动保健和食疗这3种疗法。

    神阙隔姜隔盐灸

    因神阙穴位于人体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又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堪称“生命之根”。因此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能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方法很简单,先将鲜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再用食盐填平肚脐,将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脐上,然后将一壮艾灸置于姜片上点燃,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天灸5~10壮即可。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病症有防治效果。

    运动保健

    中医注重天人相应,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阳气旺盛的时候,所以利用天地自然和人体自身在此时刻的旺盛阳气,我们就有可能将潜藏在自身体内的寒毒排出体外。故而建议脾胃虚寒者在芒种时节,适当出门走走,接受阳光照射,晒晒后背,以顺应旺盛的阳气,也可以做些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

    食疗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故而对其进行饮食养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刘朝霞博士推荐3种对胃具有良好养护作用的食材。

    1、小米味甘,性凉,能益脾胃,养肾气,《本草纲目》记载,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温馨提示:小米不宜与杏仁同食,否则会引起呕吐,泄泻。

    2、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在天热时节,生姜有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味辛性温,还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养护脾胃的作用。

    3、山药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肾阴虚,皆可食用。

    温馨提示:新鲜山药切开时,黏液中的植物碱成分易造成奇痒难忍,如不慎粘到手上,可以用清水加少许醋洗,千万不要抓痒,否则抓到哪里哪里痒。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衣晓峰 张锐)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