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仝小林:方药量效心悟

2021-07-05 09:32 来源: 徐小丽LittleLily

2.1 开郁清热,苦酸治甜:主要适用于肝胃郁热证。其特点为:常见形体壮实,面色隐红,口干、口渴、口苦、口臭,多饮、多食,急躁易怒、两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实有力。治以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10g,清半夏10g,白芍15g,黄芩15g,黄连10g,黄柏10g,枳实10g,生大黄5g,生姜5片,水蛭6g,地龙10g,土鳖虫5g。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合芍药,一散一收,调理肝气;黄芩清肝热,大黄、枳实通腑以泄胃热,半夏化痰;水蛭、地龙、土鳖虫调畅络脉,易于散邪、易于排毒;诸药同用,共奏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清热泄火之功。临床应用时针对气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之轻重偏颇以及所涉及的脏腑的不同加减用药。气郁又可分为肝郁、脾郁,分别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为法;痰郁者,根据具体病症分别以消痰、化痰、燥痰等法;火郁则应分辨肝胆、胃肠、肺、肾之火分别治之;湿郁分别用淡渗利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等法;食郁首先应节制饮食,并予以消食导滞之品。

苦酸最能治甜。苦能泄热,苦能燥湿,苦能坚阴;酸能收敛,酸能软化,酸能解脂。苦酸配伍,泄其热毒,敛其气阴,降糖最为有效。黄连清胃热,黄芩、龙胆草清肝热,黄柏清肾热,大黄清肠热。可根据热之部位、毒之盛衰而酌用苦寒药的配伍和剂量。黄连可用至10g以上,降糖作用方显,但久用伤胃,需伍以干姜或生姜,既可缓和苦寒,又可辛开苦降,开畅中焦。酸药可选择白芍、酸枣仁、山茱萸、乌梅、石榴皮等,白芍敛汗、敛气、敛阴,可用于肝热、肝火以敛肝;酸枣仁敛阴养心安神,配以黄连、阿胶以交通心肾,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失眠;若有气阴两虚之易汗、皮肤潮,可重用山茱萸,敛气敛阴。

2.2 清热活血,益气养阴:主要适用于瘀热互结、气阴两虚证。其特点为:形盛体胖,面色红,眩晕、胸闷,口干、便干。此时热象较著,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全身瘀血证的表现,如舌质暗淡、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瘀滞,脉细涩结代等;甚或伴有神疲乏力、口干咽干、腰膝酸软、心悸气短等症。治以加味三黄汤为基础加减.若郁、热、瘀都明显,可将大柴胡汤与加味三黄汤合方应用。方药:黄芩15g,黄连9g,生大黄6g,柴胡10g,清半夏10g,白芍15g,枳实10g,瓜蒌30g,丹参20g,赤芍20g,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