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肿瘤患者救命第一课 :如何找对医生看对病?

2021-07-24 20:02 来源: 邹邹

那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MDT)与传统“多科会诊”如何鉴别呢?

首先,传统会诊邀约科室一般以临床科室居多,病理、影像科、B超等辅助科室较少参与,而欧美成熟规范MDT所有相关科室(一般不同会诊专科参与人数都在十人以上,甚至20几人,各专科会诊医师需在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都必须第一时间(患者初诊后、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措施实施前)参与,且不同专科医生会诊后必须拿出意见一致的诊疗决策,并为此决策买单(方案实施过程中,随着患者病情变化,需全程参与后续治疗过程,对方案做出适时调整)。

第二,传统会诊邀请参加的医生不固定,参与科室、专家级别没有明确规定,即便有明确规定(多为纸面)也由于绩效、时间安排(人满为患疲于应对)等使得多学科会诊很难落实,更不会持续跟进适时调整。整个治疗过程还是主诊医生专科主导,会诊专家随机不定时参与,对于会诊结果的落实也缺乏监督,这都导致传统会诊流于形式、会诊科室医生很难也没有精力真正参与。

第三,传统会诊是只针对疑难复杂病例,即专科医生认为有较大诊疗风险或专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发起会诊邀请寻求伙伴支持。而国际规范MDT模式是针对所有肿瘤入院患者,在实施任何治疗决策前,首诊医生一定会召集不同学科共同讨论商议,不会单科做主,对于不同专科之间的有争议的问题也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更高一级MDT专家委员会支持)这种流程使得对肿瘤患者的诊疗决策更加严谨规范,最佳治疗决策。且多科协作贯穿患者治疗全过程,参与会诊医生以团队形式组织,从始至终参与会诊人员基本固定,团队间的协作默契更加完善。

第四,国际规范MDT是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长期生存纳入评价指标,而这点传统会诊较难做到。同时,国际规范MDT的核心指导精神为询证规范,国内不同医生会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使得患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生之间获得的治疗方案差异很大。肿瘤患者多需要长期持续治疗,整个抗癌周期病情不断变化,需要有专业实力且熟知病情的医疗团队持续跟进,保证治疗方案的完整性、统一性,这些普通会诊较难做到。

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参照国际标准实施全程实时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中华文化园旁侧,由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医、301等北京三甲医院的肿瘤专业医生团队创办),医院从顶层架构设计支持全程实时MDT诊疗模式的实施,为落实国际先进肿瘤诊疗决策、改善肿瘤患者生存期与生存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抗癌艰难,希望每一个肿瘤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MDT,让抗癌之路不孤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