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读 | 门诊硬膜外注射后的脊柱深部感染: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文由“山中麻署”授权转载

背 景
BACKGROUND
在门诊疼痛治疗的方法中,硬膜外注射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如医源性或继发性脊柱感染。其中深部脊柱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有关于门诊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疼痛治疗后发生脊柱感染的报道较少。在以往包括数千例单次硬膜外注射的研究中,未报告深部脊柱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此外,由于感染的并发症通常迟于病原体的暴露,因此很难确定后者与硬膜外操作相关的脊柱感染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基于韩国国家健康保险局的数据库,以门诊疼痛治疗中单次硬膜外注射后深部脊柱感染的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为确认韩国门诊单次硬膜外注射的全国趋势,并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确定与深部脊柱感染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
方 法
METHODS
主要结局
门诊疼痛治疗中单次硬膜外注射后深部脊柱感染的发生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研究者定义硬膜外引起的深部脊柱感染为:最近一次门诊单次硬膜外注射后90天内的新发感染,同时至少住院1晚、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至少4周。新发深部脊柱感染但在4周抗生素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仍被纳入分析。发生于椎管部位的硬膜外或硬膜下脓肿,相关患者数据也纳入分析。
危险因素
研究者设定最后一次硬膜外注射的日期为索引日期(图1),并根据索引日期获得风险分析的所有解释变量的数据。除年龄、性别、居住区和收入水平等人口学数据外,研究者在索引日期前1年内回顾伴随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偏瘫或截瘫、痴呆、慢性肺部疾病、风湿病、消化性溃疡病、轻/中/重度肝病、糖尿病伴或不伴慢性并发症、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转移性实体瘤),通过伴随疾病对死亡率的可能影响评估患者Charlson合并症指数。此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或甲氨蝶呤)或类固醇在索引日期前90天内使用超过30天的数据也被纳入分析。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