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4.6亿患者的福音!

2021-08-11 16:30 来源: 人民资讯

2015年,为验证BMSCs治疗成人T2DM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行性。

Sky-ler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纳入18个中心的61例应用二甲双胍或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及其他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例, 分别予静脉注射来源予健康成人的经过免疫筛选的BMSCs0.3×10^6/kg、1.0×10^6/kg、2.0×10^6/kg及安慰剂治疗。

1周后,治疗组HbA1C均下降,

第12周时,治疗组8例HbA1c<7%,而对照组未出现达标患者(P<0.05)。

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受体没有产生特异性的抗供体HLA的抗体,结果证明BMSCs治疗成人T2DM是安全有效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机制

BMSCs主要通过防止胰岛细胞损伤,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再生及损伤后的胰岛新生血管及外源性胰岛再血管化,免疫调节,改善IR,直接分化成胰岛素生成细胞 (IPCs)等方式治疗糖尿病,具体机制如下:

1、具有非HLA 限制性的免疫抑制特性,可调节CD4+/CD8+/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减少IFN-7、TNF-d、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制激因子 (GM—CsF)、单核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受体中T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减少自体免疫细胞对胰岛细胞的攻击。

2、通过分泌1、GF-B、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IL-6等细胞因子,促进具有抗低氧作 用的保护性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3、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IL-8、人类生长因子(HGF)、血 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p(TGF-ID等血管源性的旁分泌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免疫调节和建立移植物血管网络。

4、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靶分子,如胰岛素受体底物1(IR孓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GluT4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逆转IR。

5、BMSCs在含有众多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的环境中通过两步法可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且BMSCs比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出更多的IP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KD

DK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肾脏纤维化是DKD发生的主要因素,ECM积聚是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s可破坏肾小管基底膜,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进而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研究[3-4]结果证明,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给予BMSCs移植后,在肾内BMSCs主要定植在肾小球和肾小球周围的血管上,BMSCs移植后可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MCP-1的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进而使糖尿病大鼠肾脏中IL-Iβ、IL-6、TNF-α表达下调,从而发挥肾脏保护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心肌病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