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二:四维坐标看抑郁

2021-10-01 21:1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张进 / 文图

在,我提出,“探讨精神疾病的起因,应从现代医疗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于是有读者留言问:如何理解现代医疗模式?

这是一个好问题。近年来,我构建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框架,并由此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就是以现代医疗模式为分析工具的。这一篇,我就谈一谈我对现代医疗模式的理解。

模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具体到医学模式,就是对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实践中,精神病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总要以一种医学模式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概括而言,精神病学的医学模式大约有这几种:生物学模式、心理动力学模式、社会文化模式、行为模式。

生物学模式或称生物医学模式,相信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结构失调的表现,一定与大脑结构或体内生物化学改变有关。故此要从躯体层面诊断精神疾病,以药物和物理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心理动力学模式认为,精神症状的产生既是心理冲突的反映,也是个体解决内心冲突的尝试,因此应从疏导和解决内心入手。20世纪上半期,这个模式在精神病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社会文化模式认为,精神疾病的起源不是内心冲突,也不是医学意义上的躯体问题,而是个体以外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各种精神疾病及其表现,都应看作社会现象,是对社会团体崩溃和瓦解的反应。

行为模式起源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症状是个体习得的行为。它既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表现,也不是内心冲突和社会变迁的结果,因此应针对症状本身,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强化正常行动来改变和矫正病态行为。

上述几种医学模式,曾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不同程度采用,各有其适应性和弊端,直到1977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问世,才逐渐成为共识,并被命名为现代医学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