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为产业植入自主“芯”

2021-10-20 10:30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图/文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王俊海

“种质资源是农业知识产权的关键领域,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市通过双招双引和加大本土企业引导,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近日,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翟自亮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我市在种质资源方面的知识产权培育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记者近期进行了采访。

招才引智 联手突破种业困局

作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菜篮子”,莘县很早之前就布局了蔬菜种苗产业,并培育了以鑫丰种业、旭日种业为代表的种业研发企业集群。

数据显示,2019年前,莘县90%的种苗需要从外地引进,农民每年购买种苗花费近10亿元。2019年末,莘县启动了制种育种专项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合作、入股、互助等方式,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陆续与莘县达成合作。

科研院所的入驻,极大地提升了莘县瓜菜菌产业的科技水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大提高。先后与新疆农科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旭日种业负责人郭燕兵表示:“我们将建设高标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验室、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库,彻底解决西瓜甜瓜种源的‘卡脖子’问题。”

招商引资 引入“芯片”企业

位于高唐县梁村镇穆庄村的高唐新好农牧有限公司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重要的育种任务。企业职工王真介绍,养种猪就是做“猪芯片”,与我国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绝大部分种猪需要进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