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我家门口看变化|雪菊开出致富花

2021-11-02 10:0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讲述人:李小花

居住地:达坂城区东沟乡王家庄村

最近,家里雪菊都卖完了,我算了一笔账:种了3亩多地的雪菊,收入五万多元,除去人工等成本,挣了三万六千多元,一亩地差不多收入一万两千多元,还不错。

我家是第五年种雪菊了,最开始种得少,怕种了卖不出去,就在院子里种了一点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想办法,帮我们农牧民增收致富。

村干部、“访惠聚”工作队干部经常到家里来,给我们讲政策、讲周围致富带头人的故事,让我们学习经验。

以前周围人种的东西都差不多,麦子、大豆、玉米,我也只知道闷头种地。后来,西沟乡有人种雪菊成功了,挣上钱了。

这几年,村里也引导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们种植雪菊、百合等经济作物,家里就把十亩地种上了青贮玉米,为周边养殖户提供饲草料,又承包了这三亩地种雪菊,收入不断增加。

我现在不闷头种地了,也不只看别人种什么,还会主动学习。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要抓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

学到的这些,都让我对以后生活越来越好充满信心和干劲。

养殖户发展牛、羊、骆驼特色养殖,青贮玉米有销路。雪菊是我们这儿特色,种雪菊能挣钱,到地里摘雪菊也能按天挣工资,今年,我请附近村民摘雪菊,给他们付了快两万元工资。

种出来东西,我肯定希望有稳定的销路,卖出最好的价格。

我们村附近有个养殖基地,今年,村干部、“访惠聚”工作队干部出面,和养殖基地谈,我们村的青贮玉米拉过去基地就按谈好的价格收,比以前自己联系养殖户方便多了。

现在直播比较火,工作队给我们开展了培训,教我们怎么直播。现在地里没啥事了,我又和工作队副队长海莉在学习,学习怎么介绍雪菊的特点、好处、种植环境等等。

现在物流很方便,邮政快递上门取货送货,如果能减少中间商环节,价格应该会更好。

我准备明年多种几亩雪菊,现在学习直播都是在做准备,想多一条销路。村里距离东沟乡河谷次生林景区不远,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种得多了,也能考虑发展雪菊采摘游。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是关键

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

不只是王家庄村,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富民产业旺起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腰包鼓起来。农民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围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我市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乡进村,推进移风易俗,加大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的首府乡村,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欢乐、有劲头、有活力。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