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儿童需要学习的脸部辨识与社交情绪
2. 加强情绪表达的练习:在家中可经由绘本、或是扮家家酒等游戏,多多强调、练习、模拟各种可能的情绪。例如我们会因为别人插队而感到愤怒,讲话语气变大声;医生会为了安抚哭泣的小孩,而讲话变和缓、讲娃娃音…这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都可以在家经由亲子共读、共玩的活动而「事先预习」。更大一点的孩子,我们甚至可以在纸上与他们练习各种情绪的脸谱绘画。 譬如开心笑的时候,眼睛会瞇成 一个下弦月的形状;表示惊讶时,眼睛会变大。这样,即便口罩遮住了大部分人的口鼻,我们仍能从脸部其他的蛛丝马迹去读出对方的情绪。
3. 对于 ASD「泛自闭光谱」的孩子:他们常常过度注意事物的细节而没有整体的概念,本来就难以经由表情去了解对方的情绪, 对于戴上口罩之后的情绪理解就更为困难了。指导这孩子如果单以表情图卡,往往只是让他们「认知」图片代表意义,而无法去感受图片后面的情绪 。大人应该要直接将情绪转化为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例如「你这样做让妈妈很伤心」(再示出伤心表情的图卡)、「你今天穿这件漂亮的裙子,笑得好开心!」( 开心的图卡),而不单是语气的变化( 这样细微改变的差异,对 ASD 的孩子较难理解)。当我们戴着口罩说话时,也可以多加点肢体姿势的表达,强化语意之外的讯息,也要试着教导孩子观察他人的动作、姿势等线索。
4. 让孩子了解防疫是一件「很酷的事」:就像电影、卡通中的超级英雄总是专著制服一样,帮助我们防疫的医疗人员也总是专著制服,我们如果想要也变成超级英雄,『戴上口罩』也是我们的制服喔!「洗手」、「戴口罩」都是又能保护别人,又能保护自己的事,是一件很酷很棒的行为!
这场世纪之疫,来得又急,去得又慢,全球许多孩子都无法如常上学,人与人的社交距离、信赖感,也都大幅得改变。为人父母、教育者,也有一箩筐的新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新兴的问题,或许谁都不是专家,只能从做中学习、摸索。口罩限缩了孩童对脸部辨识发展的问题, 希望能藉此获得更多重视与讨论。《引自台湾复建医学会》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17/20211117173444_ba4c14827026ee0b9044eaf1cd514da9_7.jpeg)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17/20211117173444_ba4c14827026ee0b9044eaf1cd514da9_8.gif)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