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已打包速递至上海,第几天最易诱发心脏病?中山医院团队权威期刊登新发现

未来24小时寒潮将打包速递来沪,寒潮与心脏病有啥关联?就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开展一项多中心病例交叉研究,分析了我国环境温度与相邻两天温度变化(TCN)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影响,以及发病时间滞后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影响因子高达30以上。
科学研究有助于帮助医生、潜在的患者人群更好管理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风险。王春生尤其指出,基于这一成果更加明确,当遇到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时,易感人群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避免户外活动,加强保暖措施,及时使用空调,加强血压监测等。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AAD),由主动脉壁内层撕裂、主动脉中层分离引起,是目前已知的最危险心血管急症之一。近年来AAD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对防病尤为关键。
临床实践知悉疾病具有冬季高发特点,研究者推测环境温度可能是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专家解释,既往气象因素与AAD关联性证据,大多来自单一城市病例的描述性研究或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因果推断效力不强。
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此次研究基于我国主动脉夹层登记数据库,纳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14家三甲医院,依据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分析了2009-2019年期间8182例确诊患者。研究采用个体水平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患者家庭地址附近的环境温度,相邻两天温度变化,以及对AAD发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较低的日平均温度与AAD风险呈现几乎线性的暴露反应关系。此外,环境低温能显著增加当日发病风险,效应在第2天明显降低,第3天则进一步衰减到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相邻两天温度变化也显示:当日降温能显著增加发病风险,升温能显著降低当日发病风险,温度变化效应可持续六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陈金淼医师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直博生高亚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和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043301)、上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1230780200)、上海市扬帆计划项目(20YF1405400)资助。
来源:上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光 早上起床后有这5个表现,说明身体很健康!
-
人 身体2处“发痒”,八成是肝病前兆,医生:做好2事,远离肝病!
-
人 冬季吃什么水果好? 适合冬季吃的七种水果
-
工 注意!米、面、油开封超过这个时间,赶紧扔…
-
腾 喝酒脸红的人和脸白的人,谁的酒量更大?答案让人意外!
-
人 1岁女童被查出“肾衰竭”,只因辅食中加了这个,很多家长都在做
-
鑫 男人若是过了50岁,还能做好这4件事,或许能说明保养得不错
-
网 年纪轻轻,为什么记不住事了?
-
腾 这类洗衣液最好别用,赶快告诉家里人!
-
治 早上起床,5件事不适宜马上做,为了身体着想先缓缓吧
-
人 芒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原来吃芒果需要注意几点
-
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