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尿毒症不再是肠癌手术绝对禁忌

2022-05-27 14:20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健康报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癌症,尤以消化道肿瘤居多。尿毒症患者并发肠癌后,会带来贫血、低蛋白血症、酸碱平衡失调、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也会因此成为外科手术的高风险人群。随着临床治疗水平提升,如今这样的患者已不再是手术绝对禁忌。

近日,我们团队为一名尿毒症合并肠癌的七旬老人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及降结肠造口术。患者6天后拔除了腹腔引流管,10天后就康复出院了。

70岁的患者吴某2年前被诊断为尿毒症,长期依赖透析,身体状况很差。患者近1个月开始出现便血、排便困难,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如不及早手术,极有可能引发肠梗阻。通过询问病史,我们了解到,患者因尿毒症较重,每周需要到医院透析3次,凝血功能每况愈下。患者同时还有高血压和脑出血病史,伴随右侧肢体偏瘫。患者入院后,肾内科医师定期为其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红蛋白76克/升,肌酐818微摩尔/升……提示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酸碱水平失调等。同时肠道肿瘤增长很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饮食和消化功能,导致身体很虚弱。

经过多学科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尽管尿毒症合并直肠癌的手术风险极高,但只要通过术前心肺功能锻炼,加强围手术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选择合理的术式,依旧可以确保手术安全。专家们同时指出,确保手术质量,采取有力抗感染措施,充分血液透析,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同样非常重要。

在充分准备后,我们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和降结肠造口术,术中探查到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大小为5厘米×4厘米×4厘米,未转移到肝脏、腹膜等组织和器官。术后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未发生转移。

通过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一是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伴发疾病,同时安排好透析日程,手术应在某次透析后的24小时内完成。二是术中尽量避免副损伤,及时止血,减少出血,控制好液体量,预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三是严格术后管理,恢复规律透析,密切观察肾功能各项指标,调控液体输入总量,迅速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四是加强全程管理,围术期尽量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同时减少液体量,定期复查血项,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五是充分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制订积极稳妥的医疗方案,特别是安全有效的围术期诊治方案,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目前,临床关于肠癌伴尿毒症的病例报道较少,对此疑难病症的处理尚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南。对于该类疾病的合理治疗,还有待于临床不断积累经验,尽早形成业内共识。

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教授 黄睿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