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背包住村”民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2-11-27 22:37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莲花县“背包民警”入户走访。 □ 本报记者黄辉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何曦君 李帆

一个背包、一条被子、一只水杯……今年5月以来,在江西省莲花县美丽的田野乡村,经常能见到“背包住村”民警的身影,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感受,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架起了一座座警民沟通的“连心桥”。

9月3日,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在莲花县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对莲花县公安局“背包住村”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背起红色传承

红色,是莲花公安的基因底色、立警本色、使命成色。

莲花县公安局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组织10名派出所所长每月一次(两天一晚)、31名责任区民警每两周一次(两天一晚),带上生活包、工作包、数据包住进村民家中,通过警民恳谈会、送电影入村、讲红色故事等多种形式,问民策、访民情、解民忧,在纵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同时,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莲花县坊楼镇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故乡,也是“老阿姨”龚全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坊楼派出所民警吕翔就入住在坊楼镇老党员刘保恩家。他白天走访群众,晚上深入村组召开警民恳谈会,与群众打成一片。“‘背包住村’民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刘保恩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荷塘派出所所长陈佳佳在白竹村住村期间,了解到辖区内有3名孤儿,且基本生活没有保障。他立即查找孤儿救助的相关政策,第一时间联系民政部门,为3名孤儿办理了相关手续,争取到国家政策补贴,用于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据了解,在“背包住村”警务模式中,莲花县公安局通过开展集中统一培训,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传承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要求住村工作期间严明纪律,按规定缴纳伙食住宿费,不参加任何有损人民警察形象的活动,不给群众添麻烦。

同时,明确住村民警职责,要求民警住村期间摸清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感到可亲、可近、可敬。

截至目前,“背包住村”民警共入住255户村民家里,走访群众4万余户,召开警民恳谈会643场次,用党的政策帮扶救助村民24户。

背起为民情怀

莲花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全县辖13个乡(镇)、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在很多山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为老人和小孩。

基于辖区常住人口“两头多、中间少”的县情,一名“背包住村”民警就成了一个“民情联系点”。

湖上派出所民警陈华入住在江背村居民家。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村里一名81岁的老人没有户口本,于是立即联系派出所户籍员为老人打印了户口本,并送到老人家中。

住村期间,陈华白天在辖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以及消防安全检查,晚上则召开警民恳谈会,开展扫黑除恶、反电诈、养老诈骗、防溺水、安全防范等宣传,并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暑假,莲花县公安局根据住村民警反馈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建议,结合省公安厅“水美家安——全民防溺水”专项行动要求,专门为青少年订制了5000件“防溺水”主题T恤,由住村民警通过入户走访、现场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时将T恤发放给辖区儿童。此外,通过住村形式,发展了1450名“法治宣传小标兵”,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建美好乡村。

背起和谐平安

在莲花,一名“背包住村”民警,就是一个“流动警务室”,通过面对面了解群众诉求,点对点解决群众困难,让警务工作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整个辖区。

今年6月底,琴亭派出所辖区陆续发生多起家禽被盗案。住村民警通过细致走访摸排,很快就确定了嫌疑人。随后通过布控蹲守,几天后就将盗窃家禽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村民拍手称快。

据了解,莲花公安立足主责主业,利用入村住户建立的良好警民关系,全方位搜集、掌握辖区舆情动态、情报信息,真正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今年以来,全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0.5%,为受害群众追回被骗资金42万余元。

琴亭镇下梅洲村74岁的老颜向住村民警反映,8年前他在望山村欧阳家做泥水匠时,对方少付了一千元工钱,此后多次讨要无果。住村民警于是找到欧阳家,经耐心细致做工作,对方当场将拖欠的工钱一次性付清,一桩长达8年之久的纠纷片刻之间便了结。

据统计,“背包住村”活动开展以来,住村民警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今年上半年,莲花县公共安全感指数排名全省第6,同比前移17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