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2/5)
明珠号

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2022-12-25 14:11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在此之前,各个急诊单元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这种紧密的连接在疫情冲击下岌岌可危。抢救室原本人手充足,两位主任各自领衔1个医疗组,每组还有8-10名年轻医师,眼下工作量比平时至少增加1/3,但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总数只能维持在10人左右,在岗的也几乎都是 “轻症阳性患者”;而更可怕的是夜班,人手减少,却要照料40多位急危重症患者。白班努力地疏散病人,夜班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让抢救室重新“人满为患”。

与抢救室隔门相望的急诊黄区诊室也是“难兄难弟”,连续不断的有二级(需10分钟内处理)、三级(需半小时内处理)的患者涌入,一个班6小时左右,最多的时候需要处理四五十个病情紧急的二三级患者,导致普通四级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很多。眼看着十几平方的内科诊间“人山人海”,外科周锦春主动看起了内科病,“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看这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

凌晨一点,发热病区医护人员仍在忙碌

“阳”多“阴”少,撑到极限也要咬牙坚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位于1号楼的西侧,由感染病科实施属地化管理,此前承担着新冠疫情重要“哨点”作用,主要对发热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收治和留观,“以前每天看诊十几二十个,现在一下翻了十几二十倍。”感染科朱传龙主任表示。

在更早之前,发热门诊就在为这一场“硬仗”做准备。科室统筹、优化医护力量安排,在发热门诊二楼、三楼拓展出了90张床位,感染科ICU也清空了病房,11张床位全部收治新冠阳性危重症患者。这些床位瞬间满员,但医护却在不断减员。

作为发热门诊的统筹指挥,朱传龙主任也“阳”了。“科里医护阳性七八成,症状实在重的才请假,还有一半在坚持上班,我更加要挺住。”哑着嗓子的朱传龙每天要接打百通电话,半夜十一二点还在为一名90岁高烧老人协调床位。“他明显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妥善处理好每一个这样的患者,才能减少ICU的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