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我们采取‘前仆后继’的模式,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护士顶上。有很多护士高热40度,吃完退烧药继续上班;有人刚刚上完早班,为了补缺口继续上夜班。”柳莹护士长说。
科室收治有阳性患者,但仍有未感染新冠的患者,为了保证患者不发生院内感染,得了新冠的护士还未康复,但均是二级防护,防护服整套装备,病房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也有护士病情反复,发生胸闷,呕吐,继续高热的症状。
ICU有70%的护士参加过武汉抗疫,那一段艰苦与坚持,三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甚至并不弱于当时。柳莹护士长把当年按上了满满红指印的请战书照片再次发给同事们看,“那时候大家一点点克服恐惧,坚持到最后,这次我们也一定可以。”
“这阵子,爸妈最常给我发的信息就是怎么防护病毒、怎么增加营养,其实我是医生哎,这些知识点我都知道。”展翘说。她的那几条说临床一线情况的朋友圈,也都分组屏蔽了父母和长辈。
朱传龙主任的两个孩子、妻子、岳父岳母也都“阳”了,家人们互相照顾,他选择离家居住,“总在一线跑,风险更多一点,和他们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在白大褂、燕尾帽的职业之外,医生护士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是有人心疼的“孩子们”,也有惦记的家人们。他们大部分后方家庭,也都“阳”了躺倒了。医院的前线、后勤,从医生到护士,到护工、保洁、保安,都进入了战斗状态,用自己的热诚和敬业为战“疫”尽一份力。也是在各方的坚守下,江苏省人民医院这艘全省的医疗航母,在疫情冲击中一点点找回往日的节奏。
“急诊观察室、一病区、二病区战略性收缩,病人只出不进,医护力量尽快抽调至急诊一线加强,尽快全力支援一线的兄弟姐妹们。”急诊EICU是目前全科全力保障的住院单元,按照陈旭锋主任的要求,EICU全力保障创伤、卒中、中毒等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重症患者后续诊疗,大家带病上岗,仍须尽力保证绿色通道的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同时还要加强防护,尽力保证阴性患者不被感染。
普外科汪陆、放疗科赵明慧、介入放射科徐忠伟、胰腺中心侯超群、胸外科王志博……去向:二楼ICU;血液科朱晗、肾内科张明炯、老年呼吸科宋美娟、心脏大血管外科戴亚伟、康复医学科潘孟骁……去向:二楼隔离病房。各个科室减员严重的情况下,还在艰难匀出人手支援发热门诊。
ICU在岗医生担起了平日里两三倍的工作量,在岗的护士一个人要管4—5个病人,但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第一波“阳过”的医护在逐渐返岗,在岗名单会越来越长。
“我们都是怀抱最美好的愿景,怀着最坚强的信念,坚持再坚持。”江苏省人民医院ICU主任曹权说,第一周很难熬,但他们相信,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已经在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