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咖啡 一路向暖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普洱咖啡 一路向暖

隅田川咖啡的主播在直播间推介普洱咖啡。 本报通讯员 崔祥 摄
本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聚焦
2020年9月,“普洱咖啡”入选中欧100个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2021年8月,“普洱咖啡”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如今,“Puer”不仅是普洱茶的专属名词,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咖啡爱好者的视野里,触动着世界的味蕾。
近年来,普洱市发力咖啡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在种植环节用心种好咖啡,在工业环节不断创新智能制造,在产品环节优化研发升级,在推广环节提高咖啡消费意识,加快推动普洱咖啡向精品迈进,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普洱。
用心种好普洱咖啡
山上咖啡红,杯中咖啡香。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果实累累的咖啡种植园成为普洱的亮丽风景,满载咖啡豆的货车在收购站和种植园之间穿梭……
“去年进入采收季以来,咖啡鲜果的收购价格很好,咖农也从提升种植品质中感受到了实惠。”在思茅区思茅港镇莲花塘村的咖啡基地,普洱咖木林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龙说,“我们从源头开始就要求全红果采摘,把控好咖啡鲜果质量。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勤修枝的同时降低过高的种植密度,人工除草,减少草甘膦的使用;改变过去较为粗放的种植模式,在咖啡园内搭配种植高大遮阴树木,营造更适合咖啡树的种植环境。”
近年来,普洱市在用心种好咖啡上做文章,通过实施推广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摘和鲜果集中精细化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咖啡质量。“目前,完成咖啡标准化示范园建设0.9万亩,中低产改造8.42万亩,新建咖啡鲜果集中加工厂85个。”普洱市茶咖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雄介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