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不算真正的癌症,真的吗?一文了解清楚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少癌友的热议。在一名患者购买的商业保险中包含了重大疾病险,在确诊癌症后可以凭着确诊报告等信息前去索赔。但是真的等拿到原位癌的检查报告单后,保险公司却说,原位癌不算重大疾病,甚至都不算真正的癌症,拒绝理赔,这是真的吗?
01检查报告上写的“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对人体而言,正常的细胞在发生癌变后,如果逃过了免疫系统的“追击”,不断的分裂、增长,最终形成了恶性肿瘤,就可以称之为癌症。而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将它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今天就带你们详细了解一二。

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区别在于发展到了人体哪一层。
在人体的表皮和脏器的表现都有上皮组织和基底膜。如果癌细胞只是侵犯了人体的上皮细胞,并没有侵犯周围的组织,就属于原位癌。相比较而言,这种病变虽然带了“癌”字,却算不上真正的癌症,只能称之为“癌前病变”。
世卫组织肺肿瘤组织也将肺部出现的原位腺癌划分为肺腺癌前驱病变中。简单来说就是,原位癌被踢出了癌症的行列,只能称之为原位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将其排除出“重大疾病”也确实是有依据的。

浸润癌就不同了。这里的浸润主要指的就是已经突破了上皮细胞并且对基底膜浸润,癌变的部位更深,对健康的威胁也会更大。相比于原位癌只需要采取手术切除,或者自行消退,浸润癌在早期需要手术治疗,一旦发展到中晚期可能还需要接受放化疗。
简单来说,原位癌虽然名字里有“癌”,但事实上它的病变还处于比较浅层的范围,只能算得上是癌前病变,患者不容易出现异常的不适症状,也有希望自行消退癌变。但是当原位癌进展为“浸润癌”后,性质就变了,随着病变的程度不断加深,也可能诱发扩散、转移,甚至连手术都无法治疗。
能够在原位癌的时期及时的发现人体内的病变,并且接受专业规范的治疗,也能阻止原位癌进一步的发展为浸润癌,威胁生命安全,保护健康。

一般情况下,原位癌出现后采用手术切除是多数情况下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原位癌的影响范围相对局限,在接受手术切除后大多能够完全治愈,并且在术后不需要进一步的化疗等巩固疗法。
在切除手术成功后,原位癌很少会残留癌细胞,也不容易出现复发的问题。但是有一个概念大家要理解,再发癌症和复发癌症是不一样的。
原位癌患者哪怕彻底治愈了此次的癌症,仍然可能在未来再次发作其他的原位癌或者浸润癌。两次癌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得过原位癌的患者身上,也需要加强健康筛查和监控。若是通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癌症风险,也可以考虑接受药物、生活方式调理等方式干预再次患癌的风险,保护健康。
总的来说,在检查报告中看到“原位癌”不用太紧张,这严格意义上只能算作是癌症的癌前病变。但也不能彻底放松警惕,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也能阻止原位癌进一步的发展为浸润癌。而且在术后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再发癌症。

02预防癌症发作,健康筛查不能少
在目前已知的癌症中,大约有1/3能够预防,1/3能够通过健康筛查尽早发现,还有1/3有望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期。而预防主要是靠生活方式,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健康筛查值得一提。
很多人对癌症筛查还局限于每年一次体检,抽血、检查尿液等。但是真正的癌症筛查需要结合个人的患病史、家族病史、年龄、体格等多个项目,选择针对性的项目。

比如对30岁左右的女性来说,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应该是比较重要的,通过乳腺钼靶、TCT检查和HPV筛查能够掌握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有乳腺癌家族病史,还可以进行基因序列的检测,存在较高的患癌风险也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治疗。
而针对50岁之后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来说,预防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关键。如果你长期抽烟,建议检查肺部CT筛查肺癌;喜欢喝酒的查一查胃镜、肝脏彩超和甲胎蛋白等项目,筛查胃癌和肝癌。生活习惯差,久坐不动,有肠息肉病史的患者,建议定期做个肠镜,筛查结直肠癌,保护健康。
癌症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但原位癌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算真正的癌症,在发现后早诊断,早治疗,也有望治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