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农业大市兴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初春时节的兴化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和世界灌溉工程“双遗产”垛田,油菜一片翠绿,待到春暖花开,这里将展现“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观;东北部乡镇水产养殖区正着手繁育蟹苗,当秋天稻黄蟹肥时,全国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来自这里;兴化开发区数百家食品企业开足马力,戴窑镇全国最大粮食交易市场一片繁忙……从田头到车间,从市场到园区,到处展现产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抓手是三产融合。”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国昱说,兴化是农业大市、粮食大市、水产大市、生态大市,拥有“四个一”的资源禀赋:垛田花海全球唯一,水稻单产全国第一,河蟹产量全国第一,健康食品全省第一。把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富民成果,兴化选择最应优先发展、至关重要的融合之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横向融合和纵向延伸,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以工带农、以商促农,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突出资源禀赋,做强高效现代农业
作为鱼米之乡,兴化农业基数大、门类多、产品丰富,形成“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鱼、小龙虾”五大产业链,围绕“四区四带”总体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依托125万亩粮食种植基地、8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年产优质粮食28亿斤、特色果蔬100万吨、淡水产品30万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百亩攻关方中,最高亩产1051公斤,创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全国单产纪录,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年产优质河蟹近7万吨,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
将显著优势发挥好,兴化用工业思维来发展现代农业,发挥规模大、供给足的优势,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将加工车间前移,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规模种养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健 新冠变异病毒能否人工合成?专家: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困难
-
小 老年人尝试挥拍运动,这2个“禁忌”要记在心上
-
澎 医保谈判成功率创新高:有罕见病药从6万降到3000多,百万抗癌药无缘,有何影响
-
每 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摄
-
上 “阳康”男子春节左脚肿痛,检查结果让人后怕!医生提醒:致死率极高
-
每 世界首例内镜下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术在西安成功实施
-
新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小 指甲有白点、凹陷,是缺微量元素?一文科普下
-
科 奥密克戎“新选手”CH.1.1现身美国!其潜在突变令人担忧
-
每 香喷喷的高凉菜 热腾腾的“烟火气”
-
央 高启强干嚼咖啡、老默炫棒棒糖,这些“狠人”解压法真有效吗?
-
每 备种备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