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古代的“卫生日”
本文转自:上海法治报

资料图片
□郑学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长卿在《惊蛰》一诗中云:“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后万物复苏,冬眠的虫子也苏醒了,家中的爬虫走蚁应声而起,爬出洞穴,四处觅食。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田地里的虫害也增多了,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活跃的时候,各种微生物迅速繁殖,加上空气又特别干燥,这样就造成了病菌流行的状况。古人便采取多种办法驱虫灭毒,流传下来很多习俗,因此说惊蛰是古代的“卫生日”。
惊蛰原先叫“启蛰”
惊蛰时节,春意萌动,雷声始鸣,蛰虫惊起,万物勃发。这一“惊”字用得恰到好处。而这却是“为尊者讳”的“歪打正着”,一字之差让惊蛰千载生动惊艳。
在汉景帝以前的文献中,出现的有关惊蛰词语都是“启蛰”。启即开也,有唤醒的意思,如成语启聩振聋,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蛰即藏也,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启蛰即唤醒虫类冬眠状态。成语“阳和启蛰”,意为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苏醒开始活动了。《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意思是说,凡是祭祀,启蛰时举行郊祭,郊天之礼是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祭祀天地日月的活动,皇帝亲自参加。成书于战国时期,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那时候的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初春的开始。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在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示尊重。《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刘恒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也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因其名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蛰”改为“惊蛰”。南宋官员、经史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说:“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同时,把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予以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景帝之前为“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后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生 特殊的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一位艾滋病患者,世界第五位“治愈者”出现
-
每 “长新冠”这样来调治(图)
-
时 无法预防新冠!默沙东、辉瑞均宣告研究失败,国产特效药扎堆抢占700亿市场
-
小 谷丙和谷草转氨酶哪个升高更危险?一文揭晓答案
-
财 一款新药在美国试验被叫停,会被中国医保劝退吗?
-
每 “圆桶”里养鱼 “圈”出财富
-
北 15岁男孩身高定格1米53,医生的话让人痛心
-
央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
财 进医保的新药,却迟迟进不了医院,是什么阻碍了“谈判药”落地?
-
蓝 抢完布洛芬抢奥司他韦,多地“流感神药”卖断货!药店趁机涨价
-
F 细数那些曾经让人颠覆三观的“控制饮食”大法
-
财 潜伏期最长45天!此地已出现5例,持续40℃高烧,多地疾控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