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小伙浑身震颤影响正常生活辗转治疗效果不佳

2023-03-21 01:15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小伙浑身震颤影响正常生活辗转治疗效果不佳

多亏了这支团队+“小能手”

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小张经过手术后肢体基本恢复了正常。就在手术前,他几乎全身不停颤动,无法正常行走,无法睡眠,更是无法完成任何事情。患病后的小张辗转去过几家医院,尝试过几种治疗方法,都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他甚至多次出现轻生的想法和行动。直到今年3月来到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通过手术治疗的小张终于重获健康。

糟心:辗转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来自吉林通化的小张今年25岁,是一名工人。去年3月16日,他突发呕吐,肢体和躯干逐渐出现不协调、乏力以及轻微颤抖,被当地一家医院诊断为“脑干及右侧丘脑区脑出血”,未明确出血原因。小张在该院行保守治疗40余天,随后行康复治疗,遗留双侧下肢及躯干运动障碍,不能行走及起身,协调性差,左侧上肢及头部轻微静止性震颤。

6月,小张被建议服用美多芭,服药后症状无改善,1个月后自行停药。7月,为明确出血原因,小张于另一家医院行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干动静脉畸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其间,小张的震颤症状进一步加重,药物疗效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确诊:原是患上“霍姆斯震颤”

多方求医未果后,无奈之下,小张的家人经过打听,于今年3月9日来到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功能外科门诊就诊。陶英群教授详细查看患者后,诊断其患有“Holmes震颤”(霍姆斯震颤)。

陶英群介绍,霍姆斯震颤主要是由于大脑内病变诱发的头颈部、四肢或某些特定部位的静止性、姿势性或意向性扑翼样震颤,睡眠时也不会停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危及生命。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震颤,DBS(脑起搏器)治疗可以改善各种内科治疗失败的震颤性疾病。特别是采用机器人辅助下DBS治疗,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保证准确度,为各种罕见性震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2016年以来,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团队不断突破和创新,在临床上提出过《陶氏机器人DBS手术评分法》、《全麻下机器人DBS手术方案》,目前已经完成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3000余例,其中DBS脑起搏器手术500余例,植入电极1000多根。机器人DBS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治疗药物疗效下降的中晚期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各种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成功:机器人助力完成高难手术

3月14日,在完成术前评估后,陶英群给小张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治疗。

陶英群说,患者诊断为霍姆斯震颤,实际上是一种继发性震颤,霍姆斯震颤破坏了神经环路功能,DBS手术对大脑的神经环路起到干预或修复作用。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有了神经外科机器人的参与,让手术变得更加智能、精准和安全。机器人会避开脑部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可将误差控制在人手无法达到的范围。一般的框架手术需要3到5个小时,而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的核心步骤可控制在1小时以内。

“由于患者手术靶点周围存在动静脉畸形、解剖结构变异,靶点的辨认及手术路径的选择异常困难。”根据多年的经验,加上机器人的辅助,陶英群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实施了手术。

开心:患者即将回归正常生活

手术后,小张的静止性震颤完全消失,意向性震颤明显改善,本人自觉震颤已改善80%以上。虽然震颤没有完全停止,但已大大减轻了他的痛苦,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陶英群说,DBS手术主要针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难治性内科疾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显著,是国际上公认的针对以上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这种特殊类型的震颤施行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效果良好,随着术后进一步的调控,患者的症状会进一步好转,甚至完全治愈。在药物疗效下降的基础上,患者越早做DBS手术受益越早,效果越好。霍姆斯震颤DBS手术后无需特殊治疗。帕金森病DBS手术后,随着疾病逐渐加重,需定期调控脑起搏器参数和药物,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小张康复良好,即将拆线出院,很快可以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