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控糖,这些食养建议请记下(健康直通车(第112站))
膳食能量是体重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核心。指南建议,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此外,调整进餐顺序有利于控制血糖。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摄入,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
辨证施膳,合理选择食物
除了日常膳食建议,指南还提到了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原则。针对不同体质糖尿病患者,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中医认为食物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4种不同的性质,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祛寒,但易伤阴,强调寒热温凉阴阳平衡。“五味”包括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在食养之时,要五味调和。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指南介绍,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阴虚热盛证采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叶、决明子、莲子等;气阴两虚证采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葚、枸杞子、葛根等;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山药、茯苓、肉桂等。成人糖尿病患者可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
有效管理和控制血糖平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南强调,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选择适合的食物,规律进食也很重要。指南强调,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指南提醒,糖尿病患者勿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应该饮食有节、科学配置,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吃饭宜细嚼慢咽,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至于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间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指南建议,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来决定。对于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血糖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可适当安排加餐或零食,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增加能量摄入,增加体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健 五种高发癌症超一半患者发现就是晚期,恶性肿瘤早期警报信号要知道
-
小 鱼汤里面放蔬菜,嘌呤会下降吗?尿酸高能吃鱼吗?一文解答
-
澎 流感防护十问十答:甲流是什么,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何时就医、用药?
-
市 明天闰二月“双龙抬头”,牢记“吸龙气,吃3样”,民俗建议了解
-
新 国家疾控局提示!甲流需要自测吗?怎么判断?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
生 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不可逆),眼睛酸胀的人要小心了
-
健 减肥不吃主食,这不是在减肥,而是在减寿
-
健 “阳康”后迎来过敏季,不少人这次过敏症状更加严重了?
-
b 连黑老大都得规矩吃的广东硬菜,究竟是什么来头?
-
生 冰箱里翻出20斤发霉食物!你家冰箱可能藏满了「霉菌」
-
凤 得过新冠,更容易感染甲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