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源性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了解下吧
导语:颈椎间盘源性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部肌肉长期劳损等引起的颈肩部慢性持续性钝痛,可向头、颈、肩及上臂放射,常伴有麻木。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01颈椎间盘源性痛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最主要病因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正常生理条件下,颈椎间盘对疼性刺激并不敏感,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长时间、频繁地弯曲、扭转颈部,就会加快髓核变性、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退变的髓核和椎间盘内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等。这些炎性因子会经椎间盘上的放射状裂隙进入椎间盘的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由窦椎神经支配,其内分布有大量的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这些炎症刺激经窦椎神经传至颈神经节与脑神经,可放射至头、颈、上背及臂部,并引发颈肩臂部疼痛,这种疼痛感就是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窦椎神经是脊柱疼痛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椎间盘相关性疼痛受窦椎神经调节,炎性介质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应是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主要机制。
此外,也有学者指出,颈椎间盘在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其内部结构会受到破坏,使髓核沿纤维环溢出,刺激窦椎神经,引起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2、临床表现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慢性持续性钝痛.可扩散到头部、肩部、上背及臂部外侧;一般不会扩散至下臂和手部,且无明确的神经节段性定位体征。
02颈椎间盘源性痛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查体可有见头颈部姿势异常,触诊可及颈后肌肉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旋颈有眩晕感、肩关节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阴性等。
2、辅助检查
(1)颈椎间盘X线造影
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首选方法。颈椎间盘X线造影术可以显示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从而直观判断损害或退变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复制椎间盘产生的疼痛从而确认责任椎间盘。
颈椎X线检查可以确定骨关节的病理生理改变,也可大体判断颈椎退行性改变,但退变是中老年人群的普遍现象,仅此种检查还不能明确诊断。
(2)颈椎MRI
在诊断颈间盘源性疼痛时敏感性较高,能准确显示退变椎间盘和相邻软组织的信号改变,可以了解颈椎间盘与硬膜、脊髓的位置关系,颈椎MRI可见退变椎间盘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邻近间盘的低信号,有时退变间盘后缘可见高信号区(HIZ)。然而信号降低是退变的现象,具体哪个退变的椎间盘是引起颈痛的根源则需要通过椎间盘造影来确定。

(3)CT检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