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脑病患者的保护伞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撑起脑病患者的保护伞
——记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脑病科二病区主任施晓瑜

施晓瑜在写病历。 邢永红 摄
本报记者 王晶晶
气滞神凝,针石之下得以舒经活络;风邪入体,汤药疗之遂得康复如常……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脑病科二病区主任施晓瑜从医20多年,始终践行“初心所向,仁爱真诚”的职业精神,凭借专注和热爱,坚守一心一意为患者的原则,传承中医文化,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带领科室在脑病治疗上实现一次次的突破。
家学与逐梦两促进,坚定信念从医无悔
施晓瑜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父亲悬壶济世的孜孜教诲和家中针石汤熨的浓厚氛围。高考时,按照父亲衣钵相传的意愿,中医专业成为施晓瑜顺理成章的选择。
从医之后,她终日面对繁琐的工作、患者家属的疑虑,难以兼顾家庭的重重压力与困难,这也使得她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面对疑虑,施晓瑜选择了坚持。她说:“医学之路本就漫长而又艰辛,既然已经选择了学医,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努力做一个好医生。”在这一天天一日日的累积中,患者给予的信任,前辈与同事的帮助和温暖,让她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决心和信心。
施晓瑜刚刚参加工作时,曾经收治了一名脑干出血、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不仅吞咽困难、言语不利,而且四肢出现了瘫痪迹象。对于初入职的施晓瑜来说确实是十分棘手的病例。但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她克服病情复杂、诊疗手段单一等重重困难,经过精心诊治,患者病情出现奇迹般好转,不仅语言和吞咽功能恢复,肢体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出院时已能搀扶行走。
还有一位年仅38岁的患者,在打工时罹患大面积脑梗死,左侧肢体瘫痪,驱车几百里来院找施晓瑜求治。虽然接收了患者,但施晓瑜知道,病情发展下去卧床概率很大,作为家中支柱,这对他的家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在治疗期间,施晓瑜一方面将治疗重点放在全力改善预后上,努力让患者身体机能得到最大改善,另一方面基于相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如何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成为她最纠结最操心的事。所幸,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该患者得以扶杖行走,逐渐恢复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费用总额也控制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英 美国网女红想整成三围逆天版卡戴珊,最近一次整形手术后意外去世
-
每 “草莓博士”的甜蜜事业
-
壹 淫羊藿,为什么要取这么露骨的名字?
-
康 婴儿腹式呼吸到几个月停止
-
浙 嗓子疼是新冠吗?“二阳”上热搜!会引发规模感染吗?专家回应
-
小 心梗、脑梗是怎么发生的?风险和预防的关键要点有哪些?一文解答
-
新 去年诞下四胞胎,今年又怀四胞胎!夫妻回应网友关心和质疑
-
每 保山探索秸秆“五化”利用新路
-
财 “中药茅”官宣史上最大幅度涨价!中药独家大单品或迎新一轮涨价潮
-
小 70岁的老年人,如何有尊严、体面地面对衰老?一文参考下
-
第 300亿配方颗粒市场“混战”:中国中药、红日药业遭挫 竞争激烈
-
第 美国CDC提醒注意这一新冠新变种:或致眼睛发红发痒,死亡率未见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