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牌 拓宽致富路(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在安达市安达镇光明村绿生源现代养殖场,100多头奶牛正在悠闲地咀嚼饲草料。“我们的牛吃得可讲究了!”总经理周现平介绍,除了当地特色的优质羊草,还添加了裹包青贮燕麦,“这种饲草料清香多汁,适口性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苜蓿干草还高1倍,有助于改善奶牛体质和产奶质量。”
从去年开始,安达市开始探索玉米套种燕麦模式,试验地块平均每亩玉米产量742.6公斤,基本与常规种植持平,燕麦产量1108.2公斤(含水),实现种一亩地“多得一吨燕麦草”。
“这一模式有助于突破奶牛优质饲料供应瓶颈。”安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喜刚说,除了丰富饲料供给,当地还考虑选育以收获籽粒为主的燕麦品种,促进半干旱区域农牧交错带稳粮增饲、农牧融合发展。
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金字招牌”。目前,全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超6.7万个。今年,农业农村部还将实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培育更多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高的乡村产业。
延伸链条融合发展,擦亮“土特产”品牌
河北省馆陶县翟庄村的温室大棚里,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种好越夏这一茬,能收到8、9月。”翟庄村种植大户王海龙在大棚里忙碌,一年三茬轮换交替,让黄瓜四季不断。
“种了30多年,黄瓜是村里最亮眼的名片。”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介绍,翟庄村发展了950多个黄瓜大棚,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目前,馆陶黄瓜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区域公用品牌,凭借品牌溢价,种植户每年增收2000万元。
馆陶黄瓜有啥特色?“咔嚓”,翟庄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掰开一根黄瓜,又用手对在一起,两截黄瓜紧紧贴合,横着、竖着都掉不下来,“咱这儿的黄瓜干物质含量高,清脆爽口,还有微微的甜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