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牌 拓宽致富路(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我们这儿温差大,土质呈弱碱性,适合种黄瓜,在品种上我们选择的是‘津优’系列,水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馆陶县蔬菜办主任张大鹏介绍,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县里与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合作,共建实验实践基地,每年育成优质黄瓜秧苗1亿株。同时,还开发了“黄瓜智能化育苗器”“可升降式黄瓜爬藤架”专利产品,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在翟庄村黄瓜交易市场,一车车黄瓜从这里销往各地。“品牌黄瓜不愁卖,一斤比常规品种贵2角。”王鑫算了笔账,一亩大棚年产黄瓜5万—6万斤,纯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目前,馆陶县黄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去年总产值达16.12亿元。
小黄瓜如何做成大产业?
在翟庄村大型黄瓜腌制厂,工人正在将酱黄瓜装箱,瓶身印上了醒目的品牌标识,工厂年产量300余吨。村里与天津圣奥化妆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黄瓜美肤系列产品,建立黄瓜美肤中心,提升产品附加值。村里还打造了以黄瓜为主题的博物馆和科普园,吸引了不少游客。
“还是这根黄瓜,拓宽思路,发展空间更广阔。”王维岭说,依托黄瓜,村里大力发展集加工、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黄瓜小镇”。
聚焦优势谋发展,“土特产”可以做出大文章。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199个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306个超亿元村。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立足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村、产镇一体化发展。
传承乡村文化,拓宽“土特产”发展空间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玉蓉村,许多人家都会制作传统脚踏糕。特殊的制作技艺,让这种年糕别具一格,口感更细腻。2015年,大学生沈静娟返乡创业,利用祖传手艺生产经营年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