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昭觉县普洛村电商链条激活乡村经济

2023-05-25 08:06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沙川淇韩洁

昭觉县博洛乡普洛村距离乡政府2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农作物以土豆、荞麦为主产,常住人口179户792人,是昭觉县安置户数较多的安置点之一。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作为帮扶单位的凉山州委党校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谋划部署,为普洛村打造出了以电商经济为基础的“1+3+3”乡村振兴路。

坚持“一个中心”建强电商平台

自2021年11月以来,基于普洛村有一批具有当地民族特色、货源充足,适合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彝绣、绿壳鸡蛋、彝香腊肉、高原燕麦等特色农产品,也基于普洛村位于全乡8个村的中心点和昭觉县城至西昌市中段位置的交通枢纽优势,州委党校和村两委借助直播平台流量扶持和“DOU+奖励”的新农人计划,结合昭觉县电商助农工作实际,以完善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加强电商人才培训等任务为重点,在普洛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了一个集绿色健康农产品、农资产品售卖服务及农旅体验的电子商务平台。

据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五朵金花”为主题,以视频记录、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等形式,通过展示五个性格迥异的彝族女孩的日常生活,宣传普洛村彝绣文化、毕摩文化,推广彝家美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极大推动普洛村及其它村的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特色美食及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盘活“三块土地”夯实土地经济

为了解决农村闲置土地多、土地使用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水平低等问题,州委党校积极盘活“三块土地”,夯实土地经济。

分级盘活“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好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土地效益最大化;“中耕地”采用“农户+村集体+企业”流转模式,通过龙头大企业帮助,政府充当桥梁,实现农户企业双赢局面;“差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项目,实现耕地生态价值。

分类利用“宅基地”,提升宅基地利用率。一方面鼓励农户选择购房或者集中安置,另一方面申请保留一部分宅基地改造成为生产用房,产权归集体所有,农户以家庭牧场或村集体的形式,申请使用生产用房共同经营共同盈利。

分片整合“建设用地”,实现建设用地保障。基于优化行政区域调整后,部分村活动室建设用地、牲畜房建设用地闲置等因素,将已规划未批、已批未建和“三旧”改造土地整体考虑,采取土地收购、零拆整建、空间腾挪等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公司运作的模式,大力整合建设用地,实现多方受益。

抓实“三项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一村一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普洛村以彝绣、彝香腊肉、彝味农家乐、绿壳鸡蛋、高原燕麦等产业为基础,抓实“三项”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发展“托管”经济。按照群众流转土地的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签订意向协议书、提出申请、审查审核、组织洽谈、订立合同、备案登记、资料归档”等程序,以租赁、入股等方式将土地进行流转用于产业发展,确保土地流转程序合理、操作合法、实施有序,不断提升土地流转户经济效益。

合力打造协同经营,发展“联合”经济。与其他村联合共建“五朵金花”电商平台,展示各村极具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手工产品和绿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平台产品,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阵地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提升群众收益。

创新思维壮大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发展林下仿野生菌种植和草莓种植产业,并健全菌种及草莓的保藏、检测、加工管理体系,做到品种优良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群众收益的有机结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