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块田” 汇聚大动能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宝光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土地流转”机制
整合“小块田” 汇聚大动能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宝光街道聚焦“书记项目”,积极探索“党建+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微”产业,汇聚乡村振兴大动能。
党员成了“土专家”
针对部分村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零散收益不高、村民不愿靠天吃饭等问题,宝光街道党员干部通过召开土地流转政策交流会、进村入户等方式,走上田间地头,用个人和集体两本经济账,向群众细致解释流转土地使用权、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处,与群众面对面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动员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参与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长效增收。
同时,宝光街道深入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选择5个党员示范岗,不少党员成长为茶花、水稻、龙眼等农作物种植的“土专家”,义务指导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全街道18个行政村中均有土地流转,大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其中在八角山村有针对性地集约出具备生产潜力的带状连片可流转良田3270亩,建成丝苗米生产基地。程村村试点引导农户186户781人将土地全程托管给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服务,辐射带动整个行政村托管服务面积1735亩。全街道建成超300亩现代农业基地3个,100亩以上种养基地45个。
茭白种植盘活冬闲田
宝光街道耕地面积2.9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早晚两造2.5万亩,其中连片超100亩以上的土地有32个,连片超1000亩以上的土地15个。这里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却存在冬天普遍不耕种、土地闲置的情况。
宝光街道党工委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茭白种植时间为每年在11月至翌年4月前,且在当地种植,也具有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最终通过与浙江茭白种植大户积极对接,同时结合实际,整合土地资源,在下汉和西垌村委会流转近600亩土地建立茭白产业基地,秋收后村集体将农田交付给承包商开展茭白种植,承包商对田地进行翻耕施肥、耙平灌水后定植,清明前收成后再次翻耕土地还田于民。
通过冬种期的整合租赁,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破解了耕地冬天撂荒的问题,年收益达800万元,带动4500人次务工,人均年增收达6000元。
宝光品牌亮起来
宝光街道党工委聚焦特色农业、农旅融合等发展思路积极谋划,通过整合涉农政策资金,承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支撑,指导各村级党组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和闲散资金,鼓励群众资源入股,以资生财,获得固定分红和收益分红。
宝光街道党工委牵头分析评估有发展潜力的涉农项目,指导带动没有特色产业的联合投资、抱团取暖,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搭建新的平台。
聚焦特色农业、农旅融合等发展思路积极谋划,通过整合涉农政策资金,承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支撑,指导各村级组织依法规模流转土地、实施产业项目,目前已形成茶花、茭白、丝苗米、沃柑、释迦等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将对接引入电商销售平台,做大做强宝光品牌,使特色产业品牌走出去,农民收入增起来。
接下来,宝光街道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壮大产业经济,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不断健全产业链、完善基本要素,发展“微”产业,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叶洁 朱璋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