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多举措落实耕地保护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违法图斑复垦。
本报讯 (陈思伶)“以前这里都是撂荒地,除了杂草什么都没有,后来村里做了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我们才意识到耕地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开始复耕,又是机械化种植,很方便。瞧,现在这农田多好看。”近日,走进石城县屏山镇河东村田间地头,正在查看早稻情况的村民开心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石城县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监管,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多措并举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该县不断夯实耕地保护监管措施,出台《耕地保护五个一票否决实施意见》《耕地保护田长制》《违法用地问责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耕地保护制度管理;加强人员力量配备,设立土地巡查员,与地质灾害巡查员相结合,增加巡查频率、加大巡查力度;严抓耕地违法典型,通过出“重拳”、抓“典型”、勤“办案”,提高耕地保护执法威慑力,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行“源头严防、露头就打、快速处置”,各类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明显下降。
“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整改上实施‘一斑一策’,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标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挂图作战,销号推进。”石城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石城县拆除复耕复绿整改到位图斑数量47个,复耕面积135.76亩,复绿面积135.36亩,复耕复绿整改率超80%。
该县按照“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加强对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日常监测,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积极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自然资源大讲堂、村级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树立耕地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截至今年4月底,“旱地改水田”项目已完工面积约1121亩,已栽种约578亩;土地开发项目已完工面积约177亩,已栽种面积约74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