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生金看惠民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建设高标准苗圃和苗木基地育苗面积近20万亩,万亩生态林场2处,年产值超20亿元
以绿生金看惠民□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王晓燕尚文敬
近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十届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博览会在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举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与惠民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国耐盐碱植物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区”落户惠民。
近年来,惠民县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苗木产业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兴农富农优势产业。全县坚持规模带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苗圃和苗木基地育苗面积近20万亩,万亩生态林场2处,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发展各类种植业户2万余个,群众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发挥“南木北移、北木南迁”天然驯化场的地域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推动苗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一大批发展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和经济效益领先的林业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同时,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农庄休闲区、孙子故里森林公园旅游区、黄河森林景观区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
坚持科技支撑,发挥惠民白蜡、惠民国槐等乡土种质资源优势,成功创建了“惠民县国槐白蜡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使两个主要树种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80%以上。强化黄河流域耐盐碱树种、乡土树种等北方苗木新品种选育,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造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撑。准确把握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科技需求,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有效对接。
以市场为导向,高标准打造黄河三角洲苗木交易市场。全县先后成立配货物流公司12家、苗木公司近300家,苗木经纪人超3000人,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各类种植业户2万余个,从业人员近10万,种植品种以白蜡、国槐为主,先后延伸出金叶、红叶、金枝、丛生等十几个亚种,苗木销售“买全国、卖全国”覆盖雄安新区和京津冀以及江苏、上海、新疆等省份和地区,先后与雄安新区和京津行业协会等50余个单位、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年吞吐苗木超2亿株,惠民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苗木中转站和集散地,形成了辐射方圆300公里范围的苗木生产交易中心。
目前,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交易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并成为北方地区规模大、档次高、人气旺、影响广的行业龙头展会,累计吸引了30多个省份的2000多家客商参展,参会者累计突破45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超10亿元,有力提升了“惠民苗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黄河三角洲苗木市场的区域核心地位。惠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等称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