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2023-01-03 12:00:27 来源: 冰点周刊

“往常的季节性血荒,都能够通过政策干预,发动单位组织团体献血弥补库存。但现在没法搞团体献血,因为感染高峰期没过去,好多人还阳着。”

该市人民医院的输血科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血液“一天的量都不够”。他们每天都要去血站取当天的急诊用血,“原来一个血型一天能取到10多袋,现在只有三四袋”。一名医生在送来患者的血样检测血型时,忍不住说,“我希望他是AB型的”。因为目前医院血库只有AB型血比较充足。

该市的一家县级医院输血科的工作人员介绍,县里只有少数医院有储血能力,周边私立医院都要到他们医院取血。一位私立医院的医生连着打了三天的电话,一位高龄慢性病患者因为贫血,在厕所栽倒了,家属只有60多岁的妻子,无法献血。这位医生自己和医院护士最近都献过血,帮不上忙。“但没办法,我们实在给不出了。”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季节性波动是血液供应自身存在的周期性现象,近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党政机关、院校取消团体献血预约。多地同时发生的血液短缺情况,也让异地血液调剂难以发挥作用。

据估计,在全球195个国家中,有超61%的国家存在着血液供应短缺现象。近10年来,我国血液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有研究通过官方公布的输血量增长率推算,2017年,中国血液需求总量为2500万单位,供给总量则为2400万单位。

作为专家参与《献血法》修订调研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告诉记者,常规的采血淡季叠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2003年非典期间、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都发生过类似的血液严重短缺,“但非典期间没有大面积封控,2020年年初外地务工者、大学生也没有返乡”。他发现,在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血液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