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热映背后:乙肝歧视与低治疗率都是挑战
时至今日,对于乙肝这一疾病及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误解和认知偏差仍旧存在。降低乙肝歧视和关注乙肝患者健康,我们仍需要在教育和理念上作出更为持久的努力,也必须要通过创新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才能帮助患病群体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不止不休》所讲述的故事源于轰动一时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2003年,一个在芜湖市公务员考试中名列第一的申请人,由于在体检中被查出携带有乙肝病毒,未被录用。同年11月,该申请人向原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成为全国用行政诉讼方式维护乙肝感染者权益的第一人。此事随后被媒体广泛报道,将乙肝群体所面临的歧视困境展露于大众面前。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法规陈旧,医学常识普及不够,人们粗暴地把乙肝病毒感染者视为洪水猛兽。社会机构和学校企业,也以健康之名设置重重资格门槛,将他们拒之门外。
2003年的诉讼和媒体报道,迅速引起了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关注。随着媒体、医学专家以及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持续呼吁,2010 年人社部、教育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的检查[3],乙肝感染者在求学、求职上面的权利才得到了一定改善。
尽管如此,2019年由益友互助社群发起、671位乙肝感染者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58.7%的乙肝感染者希望获得减少就业歧视的相关支持,有近半数乙肝感染者表示无法做到自我认同,想要获得自我接纳的帮助或心理辅导。成卓感叹道,“对于乙肝群体的社会歧视还是长期存在。”
“乙肝歧视很大程度上来自大众对乙肝的误解,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认知偏差。”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专家庄辉解释道,“母婴、血液和性接触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乙肝病毒并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工作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健 新生儿的哭声都代表了啥?
-
市 明天闰二月“双龙抬头”,牢记“吸龙气,吃3样”,民俗建议了解
-
健 五种高发癌症超一半患者发现就是晚期,恶性肿瘤早期警报信号要知道
-
健 “阳康”后迎来过敏季,不少人这次过敏症状更加严重了?
-
澎 流感防护十问十答:甲流是什么,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何时就医、用药?
-
健 减肥不吃主食,这不是在减肥,而是在减寿
-
新 国家疾控局提示!甲流需要自测吗?怎么判断?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
生 冰箱里翻出20斤发霉食物!你家冰箱可能藏满了「霉菌」
-
b 连黑老大都得规矩吃的广东硬菜,究竟是什么来头?
-
凤 得过新冠,更容易感染甲流吗?
-
生 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不可逆),眼睛酸胀的人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