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不止不休》热映背后:乙肝歧视与低治疗率都是挑战

2023-04-11 18:09:56 来源: 八点健闻

时至今日,对于乙肝这一疾病及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误解和认知偏差仍旧存在。降低乙肝歧视和关注乙肝患者健康,我们仍需要在教育和理念上作出更为持久的努力,也必须要通过创新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才能帮助患病群体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不止不休》所讲述的故事源于轰动一时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2003年,一个在芜湖市公务员考试中名列第一的申请人,由于在体检中被查出携带有乙肝病毒,未被录用。同年11月,该申请人向原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成为全国用行政诉讼方式维护乙肝感染者权益的第一人。此事随后被媒体广泛报道,将乙肝群体所面临的歧视困境展露于大众面前。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法规陈旧,医学常识普及不够,人们粗暴地把乙肝病毒感染者视为洪水猛兽。社会机构和学校企业,也以健康之名设置重重资格门槛,将他们拒之门外。

2003年的诉讼和媒体报道,迅速引起了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关注。随着媒体、医学专家以及乙肝病毒感染群体的持续呼吁,2010 年人社部、教育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的检查[3],乙肝感染者在求学、求职上面的权利才得到了一定改善。

尽管如此,2019年由益友互助社群发起、671位乙肝感染者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58.7%的乙肝感染者希望获得减少就业歧视的相关支持,有近半数乙肝感染者表示无法做到自我认同,想要获得自我接纳的帮助或心理辅导。成卓感叹道,“对于乙肝群体的社会歧视还是长期存在。”

“乙肝歧视很大程度上来自大众对乙肝的误解,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认知偏差。”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专家庄辉解释道,“母婴、血液和性接触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乙肝病毒并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工作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