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是栗子的故乡,每到秋冬季节季,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排队在路边的摊位上买糖炒栗子。宋代诗人范成大赞誉到:“紫灿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在古代,栗子被列为五果,还用来充饥。《战国策》云:“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矣。” 晋朝时还出现一个别名——“河东饭”。缘于晋王率部队追击敌军,部队粮食短缺,眼看功亏一篑。这时,晋王见周围山林中许多栗子树上都结了果,于是命令士兵采摘山栗代替粮食,蒸煮为饭。士兵们不仅吃饱了肚子,而且原来患有的腰腿酸痛和慢性腹泻等毛病也好了,结果士气大振,打败敌军,河东饭一名也就流传开了。
栗子不仅好吃,而且还治病,南北朝时就开始药用了。中医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栗子的营养丰富,100克鲜品含蛋白质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克、淀粉25克、维生素C 60毫克,以及钙、磷、铁、钾等微量元素、脂肪酸和胡萝卜素等,提供热量186千卡。 在干果中,栗子提供的热能很高,充饥的同时并能促进脂肪代谢,所以有益气健脾、厚补肠胃的作用;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维生素C可以维持骨骼、肌肉的正常功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等,延缓衰老。栗子糕、栗子羊羹等都是味道甘美的保健食品。栗子粉与粳米一同煮粥,对老人肾虚大有裨益。
古代的文人志士早就发现了栗子的这些作用,还摸索出简便易行的食疗法。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晚年添了腰腿痛的毛病,于是每天早晚时分,把鲜栗子放在嘴里嚼出白浆,然后分几次慢慢吞咽入腹。久而久之,治愈了腰腿痛的老年病,有《服栗》诗为证:“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光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年老牙齿松动,知道为肾虚所致,就常于夜晚食栗调治,并写出了诗句:“齿根浮动叹老衰,山栗炝燔疗夜饥。晚起少年京华梦,和宁门外早朝时”。(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