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肾移植术后感染(2)--EB病毒感染

2021-02-25 11:49 来源: 新耕植

EB病毒(EBV),全称是Epstein-Barr病毒,是以两位发现者Epstein和Barr的名字命名的。和之前讲过的巨细胞病毒一样,都属于疱疹病毒科。EB病毒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约90%-95%的成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亚洲成人抗体阳性率甚至超过95%。人体感染EB病毒后90%以上并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在身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在体内繁殖同时引起患者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脏器功能受损等表现,导致EB病毒病。

EB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呈携带状态,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肾移植后,因为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导致身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EB病毒可再次激活,EB病毒诱发的B淋巴细胞增殖与免疫系统间的平衡被破坏,异常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包括多种类型,从反应性B淋巴细胞良性增生,到恶性侵袭性淋巴瘤。各种疾病形式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恶性侵袭性淋巴瘤进展迅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极差,病死率很高。在移植后1年内,即免疫抑制最强烈的阶段,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最高。

在各种实体器官移植中,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最低(0.8%-2.5%),但是因为发病之后病情的严重性,所以在肾移植术后的门诊随访过程中,EB病毒检查,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怎么诊断EB病毒感染

通过抽血检查,检测EB病毒血清抗体,或者EB病毒DNA载量,来诊断EB病毒感染。

EB病毒的抗体种类比较多,一般查抗体五项,不同的抗体阳性,代表不同的含义。

1,VCA-IgG(+),表示曾经感染过EB病毒,有可能持续多年甚至终生。

2,VCA-IgA(+),表示体内近一年内曾经感染过EB病毒,如果持续阳性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3,VCA-IgM(+),是EB病毒急性期的一个感染指标,这个抗体的意义比较大。

4,EA-IgG(+),表示体内近期有EB病毒感染,并且病毒活跃增殖,这个抗体的意义也比较大。

5,EBNA-IgG(+),提示曾经感染过EB病毒。

在部分新近感染患者中,VCA-IgM、EA-IgG可呈阴性,当抗体阴性,但是不能排除EB病毒感染时,EB病毒的DNA载量检查,更有意义。如果血液中EBV DNA>5X102copies/mL,就提示EB病毒在复制增殖。

在EB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对肿大淋巴结等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良性增生、侵袭性发展、恶性淋巴瘤等不同的疾病状态。

二,怎么治疗EB病毒感染

移植术后一般不需要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对于高危受者(供者EB病毒阳性,受者EB病毒阴性),应定期监测EB病毒载量。建议移植术后1周内检测1次,术后3-6个月内每月1次,第9、12个月各1次,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增加1次。1 年以后不再需要频繁检测。

当病毒载量升高时,采用抢先治疗,可以降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 抢先治疗,主要是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如果已经发展到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除了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多数患者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冯医生

想要了解更多肾移植后指标健康相关知识,请微信关注“新耕植”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