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人老了失能后都会被子女嫌弃、讨厌吗?老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2021-05-21 16:00 来源: 花开智能养老

我是三恩智能科技,助力智慧养老的先行者,专注于智能排泄护理行业,关注我,带你领略更多健康/养老有趣讯息!

正文: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晚年时刻能够老有所依,但现实却并非每个老人都能得偿所愿。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指的就是老人若生病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的子女也会有不耐烦的时侯,甚至直接弃养老人。

病痛最大的特点就是:活着受罪。绝症最大特点是:无论如何也挽回不了生的希望。因此,很多失能失智的老人难免情绪失控,甚至“作天作地”,就是因为看不到希望整日浑浑噩噩地活着。

虽然我国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国民素质提升。但“老人遭虐待、遭儿孙谩骂甚至殴打”等新闻仍屡见不鲜。

从感情上来看,对失能老人不耐烦、嫌弃等情绪可以被感同身受;但从传统观念来看,这种情绪会被斥责为不孝,是对血脉亲情的践踏,是人性的拷问,应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

那么,老年人自己,若想避免自己的晚年失能惨惨戚戚,自己可以付出什么努力?

失能的缘由主要有2点:脑梗以及外伤。若想避免脑梗,平时饮食注意节制、控制三个指标,适当运动,定期体检。而外伤只需时时谨小慎微,登高路远的活动能免则免,平滑无扶手的地面上要有人搀扶才可行走。

其实,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样至关重要,影响着我们生命和生活的质量。老年人也要正视自己身体机能慢慢退化的过程,保持乐观的心态,在信息时代多多接触新鲜事物,丰富晚年生活。若身体不佳,提早为自己做好经济储备,购置保险。等老了不能动的那一天,再不济还会有智能机器人来照料。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