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调理空调病别出错 风寒or寒湿应对方法大不同

2021-08-18 11:05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对于很多明显的空调病而言,譬如感冒、过敏、关节病复发,这些都能到医院找到对应的科室进行治疗,可绝大多数的空调病属于还未爆发的状态,你说生病了吧,又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可就是全身难受,到了医院也没人理。对于这类空调病,中医表示,重在预防调理,但要先分清是风寒、寒湿、凉燥还是寒热夹杂。

风寒型:

怕冷、鼻塞、打喷嚏,流鼻水、发烧

对策:葱白、生姜煮水喝

风寒型空调病最常见,多见于那些气虚、阳虚体质者。这部分人群本身免疫力较差,中医讲就是“正气不足”,邪气就易入侵。空调所吹的风在中医看来就是“寒邪”,这样的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人会表现为怕冷、鼻塞、打喷嚏、流鼻水甚至发烧,这也是我们说的风寒感冒。

解救方法:如果判断自己属于风寒型空调病,可用葱白、生姜、香菜一起煮水,趁热喝了,可以起到驱风散寒的作用。另外,用热水泡脚也有驱风寒的作用,如果能用白芷、川芎等药材煮水泡脚,则效果更好。不方便做以上操作的人,可直接到药店买风寒感冒颗粒冲来喝,或买瓶驱风油,抹在足三里、涌泉、风池、大椎等穴位上并搓热,也有驱风寒的作用。

寒湿型:

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滞、倦怠乏力

对策:荷叶、扁豆煲粥

由于气候的原因,大部分重庆人体内湿气本来就较重,若长期待在空调房,汗出不来,湿气进一步闭塞,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滞、倦怠乏力等不适,这就是寒湿型空调病。

解救方法:对于这部分人群,祛湿比驱寒更为重要。可以用荷叶、扁豆、粳米煲粥,祛湿效果明显。若为增加驱寒的效果,煲粥时可以加点姜。荷叶本身有解表祛秽的作用,如能买到新鲜荷叶则更佳。如果没时间煲粥,可到药店买些藿香正气丸或小儿七星茶服用。

如果舌头上有齿印,说明有脾虚的问题,脾虚则易惹湿上身。这部分人在寒湿型空调病调理好后,也要多用薏米、扁豆等健脾药材煲汤,调理、改善体质。

凉燥型:

鼻咽干、口干、咽痒、打喷嚏、咳嗽

对策:到药房买点“香薷饮”喝

空调在制冷的同时,会不同程度对空气进行抽湿,让房间的湿度下降,于是出现中医常说的“燥邪”。我们的肺脏非常娇嫩,燥邪最易伤肺,会引起鼻咽干、口干、咽痒、打喷嚏、头昏等不适。

解救方法:对于凉燥伤身的人,这部分人多吃些润肺的食材,如用莲子、百合、沙参、玉竹来煲汤或炖甜品。或者到药店买些中成药“香薷饮”服用,也可以煲些“三叶汤”(枇杷叶、人参叶、龙脷叶各10克)来饮用,枇杷叶有清肺止咳的作用,人参叶能润肺生津,龙脷叶有清肺作用,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的治疗。

另外,这部分人群往往也存在免疫力较弱、正气不足的问题,等凉燥型空调病调理好后,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才不至于温度或环境一变化就生病。

寒热夹杂型:

从怕冷变燥热,身体症状不断变化

对策:得去医院就诊了

这部分人已经受了风寒,但迟迟未愈,寒郁久了就会化热,于是出现寒热夹杂,民间又叫做“寒包火”。他们可能一开始舌质比较淡、咳白痰、怕冷,过段时间后,症状发生了变化,舌质变红、痰变黄、身体感到燥热、喉咙痛。

解救方法:调理起来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清热或温阳。如果发现身体的不适发生了变化,应到医院就诊,让专业的中医师帮忙辨病症,并给出治疗建议。

这三个小地方 要多搓一搓、捏一捏

除此之外,按摩一些穴位也能适当缓解空调病,工作休息的间隙可以按一按、捏一捏。

1. 按按脖子:按揉后脖颈的风池穴(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与耳垂平行的陷窝处)。按揉风池穴时,将两手拇指指腹按于风池穴,其余四指附于头部两侧,由轻至重按揉1分钟,可以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头痛眩晕、颈项疼痛等病症。

2. 捏捏肩膀:长时间吹空调后容易出现颈肩酸痛,可以通过提拉双肩来缓解。具体做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需要提醒的是,按摩肩膀不要用力过重、过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3. 搓搓鼻翼:每天抽空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多揉搓鼻翼,以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

来源:健康人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